DeFi太狂?趙長鵬、Vitalik同呼籲:炒作終將結束,打造長久事物才是正道

Jim
分享
DeFi太狂?趙長鵬、Vitalik同呼籲:炒作終將結束,打造長久事物才是正道

近期加密貨幣市場中,幾乎都屬於 DeFi 領域的個人秀,Compound 治理代幣 COMP 率先引領風潮,無論是代幣市值、協議鎖定的價值,都超越了長期以來的霸主 Maker。而 Balancer、Curve 也緊隨其後推出各自的治理代幣。

Vitalik 再度呼籲 DeFi 炒作過頭

回顧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在 6 月 21 日的發言,他當時已對 DeFi 的狂熱程度提出警告,一再強調系統性風險。他指出:

老實說,我認為我們過分強調了這些高利率的 DeFi 項目,這些利率遠高於傳統金融所能給的,它若不是短暫的套利機會,那就是存在著未聲明的風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而昨日(1日)晚間,Vitalik 對於 DeFi 的發展再度有感而發,他表示, DeFi 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很可能都是最無聊的那個部分:

只要給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能夠得到一個帶有利率的加密貨幣,是能趕得上通貨膨脹的,那就已經是個很大的福利了。我們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東西,只是要去改進它。

Vitalik 認為理想上,這樣的東西要是令人期待且具有意義的。他舉了無損彩票 PoolTogether、分佈式自治組織 DAOs、分佈式自治代幣發行 DAICO 等案例。

他也希望人們有更多人加入自己狂推的一些東西,像是智能合約錢包、隱私科技、更好的穩定幣、改善公共財募資等十分有價值的事。

而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CZ 也在底下回覆,他認同這樣的看法,比起短暫浮誇的事物,打造長久的建設比較實在。

系統性風險

包括 Compound、Balancer 都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場,投機成份遠遠大於實際借貸需求,也因此讓熟捻於代碼漏洞的駭客有機可乘。Compound 對此已提案更改為依「借貸資產規模」來分配 COMP 的借貸挖礦,避免單一市場借貸利率太過極端;而 Balancer 先前被遭以槓桿代幣利用,Balancer 也緊急訂定了「代幣白名單」。

那麼 Vitalik 不斷呼籲的系統性風險到底是什麼?最著名的例子當然是 2008 年金融海嘯,當時次級房貸危機全面爆發,歐美金融機構也相繼陷入財務危機,引發全球系統性風險。這種系統性風險很難估算,難以精準計算出其總體風險狀況。

更何況借貸行為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風險,如今年 3 月 12 日的「黑色星期四」崩盤,當時 MakerDAO 清算機制未能如預期運做,總虧損更達到 500 萬美元。雖然 MakerDAO 已從當時的壓力測試中存活下來,但面對當前流動性挖礦的狂熱程度,就連 Vitalik 也無法判斷風險會在哪,未來是否會有出乎眾人意料的風險漏洞,仍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