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新監管計畫,重點關注「銀行與加密機構合作」、加密託管及穩定幣發行

Jim
分享
聯準會新監管計畫,重點關注「銀行與加密機構合作」、加密託管及穩定幣發行

聯準會在兩份公告中提及新創活動監管政策,重點關注的是銀行與「非銀行業者」、「加密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加密資產的託管、貸款,及穩定幣也都涵蓋在本次的監管計畫中。

聯準會更新監管計畫

聯準會在 8 月 8 日的公告宣佈制定新創活動監管計畫「Novel Activities Supervision Program」,將與現有監管團隊合作,監測銀行組織相關活動所帶來的風險。

公告強調此計畫能為聯準會建立專業技術知識、更了解金融新創發展,將重點關注以下活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銀行向「非銀行業者」提供銀行服務

銀行與非銀行機構建立複雜的合作關係,非銀行機構得以向最終用戶提供銀行產品、服務,通常由 API 等技術驅動、能自動訪問銀行的基礎設施。

銀行向「加密、科技公司」提供銀行服務

專為加密相關實體、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存款、支付和貸款等傳統銀行服務的銀行組織。

加密資產相關活動

  • 加密資產託管

  • 加密抵押貸款

  • 促進加密資產交易

  • 發行穩定幣、美元代幣

區塊鏈相關活動

  • 採用分散式帳本技術且可能對金融系統影響極大的專案

  • 以分散式帳本技術探索發行美元代幣、代幣化資產的專案

儘管美國當局並沒有公開地將上半年的銀行危機歸咎於加密貨幣,但上述一系列措施似乎直逼與加密企業合作的銀行機構。

(回顧:聯準會下令Silvergate限時清算!加密友好銀行Silvergate的一生回顧)

發行穩定幣需獲「監管不反對書面通知」

聯準會在另一份公告指出,聯邦州級銀行在尋求參與此類美元代幣活動 (包括測試) 時,需提供聯準會相關資訊,以證明已建立合適風控,才能獲得監管不反對書面通知。

公告提及的風險包括:

  • 運營風險:相關各方的責任及義務的明確性,交易驗證過程 (如交易結算的時間及最終性、交易的不可逆性)。

  • 網路安全風險,包括交易網路、智能合約及任何開源代碼的使用風險。

  • 流動性風險:擠兌風險。

  • 非法金融風險:包括與遵守《銀行保密法》和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的 KYC 等要求。

  • 消費者合規風險:確保遵守消費者保護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