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散戶太愛買美國槓桿 ETF!當局祭新規:想買得先培訓、通過交易測驗
南韓散戶湧入美國槓桿型 ETF,單月交易量飆至 70 億美元、全年累計突破 300 億美元,規模足以左右部分小型科技股的波動。這股狂熱已迫使南韓監管機構祭出新規定,以避免散戶在高槓桿環境下,因誤解產品機制而陷入可能的大規模虧損。
南韓散戶瘋槓桿:10 月「爆買 70 億美元」美國 ETF 創紀錄
彭博社數據指出,南韓散戶對美國槓桿 ETF 的投機熱潮正急速膨脹,當地投資人 10 月湧入超過 70 億美元,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境外 ETF 月度買量;今年累計金額更突破 300 億美元,再創新高。

這些資金主要流向三倍做多美國半導體產業的 ETF SOXL、三倍做多納斯達克指數ETF TQQQ 等槓桿 ETF,並推升南韓證券商的美元回購協議 (repo) 規模暴增至 2019 年的 15 倍,使韓元匯率持續處於 1,400 區間,加劇外匯市場壓力。
南韓效應干預市場:IONQ 在南韓的成交量比亞馬遜還高
這股狂潮不僅侷限於 ETF,甚至能夠重塑美國個股的交易結構。
量子運算公司 IONQ 的交易量在南韓市場已超越 Amazon、Microsoft、Google 等科技巨頭,原因來自兩檔兩倍 IONQ 槓桿 ETF IONL 與 IONX 吸引大量散戶。
分析師指出,南韓散戶已成為美股最激進、也最具影響力的境外族群,其買盤甚至足以干預部分小型科技股的波動,成為全球市場低估但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
從特斯拉到高槓桿題材:南韓選股策略曝集中與槓桿風險
同時,南韓散戶的美股投資行為正在劇烈變化。過去幾年熱門標的是蘋果與特斯拉,如今已全面轉向 AI、半導體與高槓桿科技產品。
SOXL 成為 2025 年度最受南韓散戶青睞的單一商品,買入金額高達 1.12 兆韓元 (約 7.65 億美元),Nvidia、Meta、Alphabet、Palantir、IONQ 與 TQQQ 則緊隨其後。
在他們的境外 ETF 持有量中,更有 28.7% 是槓桿型或反向型基金,構成南韓散戶「科技結合槓桿」的新時代投資組合。
這種投資類別集中且波動性高的投資方式,也令人擔憂回撤時可能產生的危機。
監管踩煞車:買海外槓桿 ETF 要上課、考試與模擬交易
面對快速膨脹的風險,南韓金融監督院 (FSS) 宣布自今年 12 月 15 日起,所有想交易海外槓桿或反向 ETF 的散戶,必須先通過:
-
1 小時線上課程
-
3 小時模擬交易測驗
-
海外衍生品的額外資格審查
監管機構指出,多數投資人錯誤理解「每日槓桿與再平衡」的概念,將兩倍 ETF 當作長期線性曝險,卻忽略波動衰減 (Volatility Decay) 與複利效應 (Compounding Effect),可能導致長期報酬與標的走勢大幅背離。
FSS 警告:「若市場震盪加劇,槓桿 ETF 可能造成連鎖反應或系統性風險。」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加密貨幣領域,南韓散戶以「快速致富」的投機心態涌入高風險產品,也成了市場結構中最脆弱的那一塊。
(限制「上幣即暴漲」!韓國將推動虛擬資產上架規範改革:由法律強化透明與投資者保護)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