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影音變笨又失眠?90,000 人研究揭露背後代價

Elponcho
分享
刷短影音變笨又失眠?90,000 人研究揭露背後代價

TikTok、Reels、YouTube Shorts 等短影音平台,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項涵蓋近 10 萬名參與者、共 71 篇研究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顯示,短影音的過度使用,與注意力降低、情緒不穩等健康問題具有明顯關聯。研究結果為社群媒體使用與大腦健康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也促使人們思考如何更平衡地與這些平台互動。

短影音盛行,影響力不限於娛樂

短影音(Short-Form Videos, SFVs)原以娛樂為主,但如今已廣泛滲透教育、政治宣傳、消費行銷等領域。這類影片透過演算法推播與無限滑動的介面設計,快速抓住使用者注意力,也提高了人們的使用黏著度。

研究指出,這種設計雖然提升了用戶參與度,卻也引發了對「數位成癮」與身心健康的關注。短影音的高頻次、刺激性內容,可能對大腦的認知處理能力產生長期影響。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重度使用與認知力下降呈中度關聯

這項由澳洲葛瑞菲斯大學主導的統合分析,整合來自 14 篇研究的數據,顯示短影音使用與整體認知功能之間存在中等程度的負相關(r = -0.34)。其中,注意力(r = -0.38)與抑制控制能力(r = -0.41)受到最明顯影響。

研究指出,反覆暴露於快速節奏、強刺激的短影音內容,可能導致用戶對較慢節奏或需持續專注的活動(如閱讀或解題)出現「耐心不足」與「專注力下降」的情況。

演算法獎勵機制,削弱自我控制力

短影音平台透過即時回饋與多巴胺刺激,加強用戶的「即時滿足需求」,這種設計類似於強化學習,使人們傾向滑不停,形成習慣性使用。這類高頻率的刺激不僅削弱用戶對長時間任務的耐受度,也可能減弱前額葉皮質等負責控制與專注的腦區功能。研究進一步指出,這種「習慣化+敏感化」的雙重效應,會降低大腦對需要努力與延遲回饋的活動的容忍度。

心理健康亮紅燈:焦慮與壓力最受影響

在 61 篇探討短影音與心理健康關聯的研究中,整體結果顯示兩者間存在輕微至中等程度的負面關聯(r = -0.21)。特別是焦慮(r = -0.33)與壓力(r = -0.34)表現最顯著,抑鬱症狀與孤獨感也出現弱負相關。

不僅如此,使用短影音平台的時間若集中於睡前,也可能擾亂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品質,進一步削弱心理調節能力。

自尊與身體意象影響不明:內容多元或為關鍵

令人意外的是,短影音使用與自尊或身體意象並無顯著關聯。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與平台上多元化與正向身體形象內容的增加有關,有別於過去強調外貌比較的社群媒體。

研究也指出,使用者在平台上的互動類型與觀看內容差異巨大,這些變項可能影響個體的心理反應。未來應進一步區分不同內容類型(如正向激勵 vs. 美貌焦慮),以釐清這些不一致的結果。

年齡不是決定因素,青少年與成人皆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年齡對短影音使用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並無顯著調節作用。也就是說,無論是青少年或成人,過度使用短影音都可能產生相似的負面影響。

這與一般認為青少年更容易受社群媒體影響的看法略有不同,也顯示短影音平台設計的「普遍吸引力」可能跨越年齡層發揮效應。

不同使用方式影響健康結果

研究進一步發現,「短影音成癮」的測量指標與心理與認知健康之間的關聯最強,而僅以時間長短或使用頻率作為評估依據的研究,關聯則相對較弱。這表明,成癮傾向(如失控、無法停止使用)比單純使用時間更能反映潛在的健康風險。

此外,「泛用型平台使用者」(同時使用多個短影音平台)比單一使用 TikTok 的用戶呈現更強的負面關聯,說明多平台累積使用可能加劇其健康影響。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