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總裁回應三大泡沫爭議:私人信貸、AI、股市其實沒想像中危險

Louis Lin
分享
黑石總裁回應三大泡沫爭議:私人信貸、AI、股市其實沒想像中危險

黑石 (Blackstone) 總裁 Jon Gray 在最新節目中直接回應三大泡沫疑慮,他認為,許多泡沫言論根本被放大,私人信貸依然有穩定回報結構,AI 的資本需求比外界想得更巨大,股市雖然估值偏高,但和 2000 年的泡沫年代完全不同。Gray 強調,不是要忽略風險存在,而是要用更完整的視角看待當前市場,避免被輿論情緒牽著走。

泡沫話題滿天飛,Gray 認為需要回到基本面

近來市場上充滿對泡沫的疑慮,從私人信貸到 AI、再到股市,各種說法讓投資人情緒緊繃。Gray 對此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只是順著輿論走,雖然風險確實存在,但有些「泡沫論」其實被誇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私人信貸泡沫被放大:本質與回報仍具吸引力

Gray 指出,私人信貸會被說成泡沫,主要是受到一些市場事件干擾,但那些事件本身並不是私人信貸的問題。他解釋,私人信貸的核心是讓資金更直接流向企業,省掉傳統放款中常見的起始手續、證券化流程和各種中介成本,讓投資回報更「乾淨」也更具吸引力。

他表示,黑石現在所看到的,是真實需求並沒有退燒,好的大企業照樣在借錢,而投資人拿到的利差也比公開市場的信用債更划算。從這些基本面來看,他認為私人信貸不但沒破、反而持續維持吸引力。

AI 泡沫爭議持續:外界低估投資需求與破壞力

談到 AI 泡沫,Gray 認為外界其實低估了 AI 帶來的生產力革命與龐大的資本投入需求。他強調,未來要推動 AI,必須大量建置晶片、資料中心和電力基礎建設,這都是巨量投資。

黑石也正從私募、房地產、信貸、基建等方向全盤布局。Gray 提醒,AI 的衝擊力會像當年讓黃頁 (Yellow Pages) 瞬間消失一樣,許多依賴規則、靠流程運作的商業模式,都可能被快速取代。因此,把 AI 視為被炒過頭的泡沫,反而可能錯估這股浪潮帶來的真正規模。

股市估值偏高:與 2000 年泡沫時期完全不同

Gray 回到股市,坦言現在確實屬於高估值環境,但和 2000 年科技泡沫相比差異巨大。

他舉例,當年思科 (Cisco) 的本益比高達 130 倍,而今天的輝達 (NVIDIA) 約 30 倍,兩者完全不同。他表示,市場當然會有失誤與挑戰,但如果相信 AI 帶來的生產力革命與投資潮確實正在發生,那目前的估值也不算離譜。換言之,高估值不等於泡沫快爆。

AI 已走入日常,自駕車與精準醫療開始成形

Gray 分享他近期在鳳凰城參加婚禮的經驗,提到當地搭乘 Waymo 自駕車的感受。他說,連續坐了三趟之後,甚至覺得自己像是身在未來,更開始思考,眼前這趟自駕車究竟會不會是最後一次「新奇體驗」,還是未來人類開車方式即將被自駕徹底改寫。他的結論很明確,就是後者。

Gray 也談到 AI 在醫療領域帶來的精準醫療,能讓醫療判斷更準確,他認為這些都只是 AI 發展的起點,真正的改變還在前方。

(AI 加密沙皇:OpenAI 被誤為 AI 泡沫開端,科技股下跌是自然修正)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