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金融如何摧毀市場信心:幣安流出 200 億美元後的閃崩真相仍成黑箱

Crumax
分享
中心化金融如何摧毀市場信心:幣安流出 200 億美元後的閃崩真相仍成黑箱

過去幾天的加密市場經歷了閃崩與咎責的腥風血雨,從造市商虧損數十億美元到幣安用戶的信心崩塌,都讓社群看清了黑箱金融與市場結構惡化的縮影。當交易所與造市商選擇掩蓋實情或草草帶過,那麼整個市場的信任機制也正走向分崩離析。

加密市場暴跌誰接盤?被動造市商成苦主

加密 KOL @octopusycc 指出,近期的閃崩讓多數被動造市商 (Passive MM) 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包含 DWF Labs、Wintermute、GSR、Flow Traders 等知名機構。

雖然虧損仍在可控範圍,但也暴露出加密市場的結構性脆弱:「當主動做市商在波動中拋售資產,被動做市商只能被迫接盤。」不過,這樣的機制也讓少數做市商能擁有更高的控籌率,進一步強化市場集中度。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他對此建議,做市商應建立跨時區的交易中心,確保在市場異常時能即時處理風險;而交易所則應建立明確的懲罰與監管框架,避免部分造市商惡意撤出流動性,導致市場不穩。

(從加密市場閃崩看造市商特權:交易機構遭重創殞落會爆出清算潮嗎?)

惡性循環:社群如何信任交易所?

加密 OG @0xcryptowizard 也指出,交易所內資產與鏈上資產的價值流失,正形成一場惡性循環:「當交易所中的資產毫無價值、鏈上迷因幣又持續吸取流動性時,市場的財富效應將逐漸消失。」

這種循環只靠短暫的造富效應是沒用的,如果「交易所上架的資產毫無價值」這件事一直存在,鏈上最終也會枯竭,就像 TRUMP 幣後的 Solana 一樣。

他警告,這種現象讓幣安正逐漸失去吸引力,最終交易所只剩下「合約賭場」的功能。Coinglass 數據也印證了這點,僅過去七天,幣安資金外流達 217.5 億美元,可見投資人已用資金表了態。

從傳統金融視角切入:若在華爾街,監管早已找上門

研究員 Aylo 則援引傳統金融做市商的觀點指出,若此情況發生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交所,美國證監會 (SEC) 早已在一小時內就會「登門拜訪」。

他表示:「幣安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閃崩會發生在能定義價格並結算的平台上,而後續沒有任何解釋,那麼認真的投資者終究會離開這個市場。」

在他看來,唯有上鏈才是唯一出路:「我們必須擺脫黑箱金融,否則這些資產最終都將無法為世界帶來任何價值。」

(Limitless 創辦人揭幣安上幣條件:現貨需交出 8% 代幣供應量,CJ 稱沒簽保密協議)

用戶心冷:幣安的責任與賠償機制爭議

幣安的長期用戶 @GammaPure 則公開指控幣安失職且不透明,他自己在事件中爆倉超過 400 萬美元,質疑為何與幣安合作的多家造市商,並沒有確實履行流動性、深度和指數價格的維護責任。

造市商消失,留下空白的流動性缺口

他指出,bSOL 和 bETH 等掛著幣安標誌的代幣在暴跌時脫鉤,卻未見任何維穩行動,反而放任其作為合約保證金,導致連鎖清算。

他更憤怒地批評:「在清算數據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幣安甚至僅拿出不到五天的手續費收入作為補償。」

(幣安爆倉數據少得離譜!Hyperliquid 公開清算數據挑戰 Binance?)

當信任消失,流動性也將隨之枯竭

如今,一次嚴重的閃崩事件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心化交易所的結構性問題,也反映了整個加密市場的系統性隱憂。當黑箱金融和內線交易凌駕於去中心化與賽博龐克精神之上,那麼市場也僅是機構與散戶無監管博弈的零和遊戲。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