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Global、Chainlink 將穩定幣風險評級上鏈,首批資料上線 Base

Louis Lin
分享
S&P Global、Chainlink 將穩定幣風險評級上鏈,首批資料上線 Base

S&P Global 於 10/14 宣布,將把 S&P Global 自家的「穩定幣穩定性評估」(Stablecoin Stability Assessment, SSA) 透過預言機服務商 Chainlink 的 DataLink 服務上鏈,首批資料將上線 Base。

S&P Global  穩定幣評級標準是評估哪些面向?

根據 S&P Global 的設計,SSA 並非信用評級,而是針對穩定幣能否維持與法幣掛鉤來進行獨立分析,以下是評估面向:

  1. 資產品質:背後儲備與資產組成。

  2. 治理架構:是否有透明與完善的監管機制。

  3. 贖回機制與流動性:用戶能否即時兌換。

  4. 技術風險:系統安全與智能合約風險。

透過 Chainlink 把評級上鏈,首批資料部署在 Base

S&P Global 是標普 500 指數 (S&P 500) 與道瓊工業指數 (DJI) 的背後公司,而這次與 Chainlink 的合作,是將標普的「穩定幣穩定性評估」數據,透過 Chainlink 的 DataLink 服務以鏈上形式發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讓 DeFi 協議與智能合約可以直接在現有基礎設施上,調用標普的獨立風險分析,而不必自行開發或維護新系統。首批上鏈的 SSA 資料將部署於 Coinbase 的 L2 區塊鏈 Base,未來會依照市場需求與客戶回饋,擴展到更多網路。

什麼是 DataLink,實際作用為何?

根據 Chainlink 官方公告,DataLink 是 Chainlink 推出的一種機構級數據發布服務,也被稱為一種「交鑰匙服務」(Turnkey Service),允許傳統金融或資料機構把它們原本托管或儲存在內部系統/API 的資料,以安全、可靠且標準化的方式發佈到多條區塊鏈上,讓智能合約與 DeFi 協議可直接讀取與應用。

為何叫做交鑰匙服務?

「交鑰匙服務」原本是工程與建築業術語,是指承包商完成設計、施工、設備安裝後,業主只要「轉動鑰匙」即可啟用。後來延伸到科技與金融業,用來形容客戶不用自行開發或維運,只要接入就能直接使用的完整解決方案。

套用到 Chainlink DataLink,意思是:

「機構只需提供像是 API 或報表等資料,其餘的上鏈、驗證、發佈流程都由 Chainlink 一手包辦。簡單說,就是交資料就能上鏈,像交鑰匙給 Chainlink,一轉就能運作。」

DataLink 有哪些限制、風險與注意事項?

雖然 DataLink 是一個強大的橋樑,但在實務運用上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1. 資料正確性由提供者負責:DataLink 為資料提供者「提供基礎設施」使其能上鏈,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可用性。使用者 / 協議仍應有自己的驗證與風險機制。

  2. 整合成本與技術對接:雖然被稱為交鑰匙 (Turnkey),但資料提供者仍需把資料源、API、格式、簽名、頻率同步機制等整合進 DataLink 架構,對機構仍有一定技術門檻。

  3. 延遲與更新頻率:如果資料更新很頻繁 (例如每秒或每毫秒級),上鏈過程中可能有延遲、吞吐量或費用的考量。

  4. 鏈上成本與交易費用:發佈資料到區塊鏈會產生交易成本 (Gas Fee 或類似費用),尤其在多鏈或高頻更新情況下可能成為瓶頸。

  5. 可用性與容錯機制:若資料提供者中斷服務、API 故障或網路問題,DataLink 上鏈的資料流可能中斷或延遲。對應協議需建立 Fallback 或備援機制。

總體而言,對投資人來說,這並非代表穩定幣變得「絕對安全」,而是市場多了一個資訊透明化管道。所以,應該把 SSA 視為輔助決策、非保證收益的風險評估工具,並留意每個協議實際如何使用這些評級數據。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