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好的朋友?Mattel 宣布與 Open AI 合作創造與兒童互動的玩具

全球玩具巨擘美泰兒(Mattel)近日宣布與 OpenAI 展開合作,將生成式 AI 導入產品中,這項合作為傳統兒童玩具產業帶來創新革命,卻也引起媒體與專家討論 AI 互動玩具可能會對兒童產生的心理影響。
美泰兒擁有超過 80 年的歷史,以創造能啟發想像與娛樂體驗的產品而聞名,此次與 OpenAI 的合作將加速推動包括 Barbie、Hot Wheels 等品牌的創新 AI 應用場景,提升與兒童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美泰兒首席經營長 Josh Silverman 表示 AI 將使品牌以全新的方式展現魅力。OpenAI 的執行長 Brad Lightcap 說很高興能與美泰兒合作,協助他們將生成 AI 導入產品。據悉,美泰兒已開始整合 ChatGPT Enterprise,以強化產品開發與創意設計。此項合作意味著 AI 正式進軍傳統玩具產業,人類的玩具產業即將被顛覆,來到了歷史性的一刻。
互動玩具進化史:從說話娃娃到情感模擬 AI
從 1960 年代能說出簡單句子的 Chatty Cathy,到 1990 年代可互動的 Furby 和 Tamagotchi ,玩具產業一直就想開發能跟真人互動的玩具。早在 2015 年,Mattel 就曾推出 Hello Barbie ,利用芭比娃娃內建的系統拍攝孩子的影像與聲紋,上傳到雲端儲存, AI 能記住玩具與兒童的對話內容,和孩子產生互動,當時就引發了資安疑慮,因為資料會回傳到伺服器,如果外洩,對小孩的隱私和安全產生威脅, Mattel 被輿論炎上後下架了這款產品。
如今,導入 生成式 AI 的玩具將會為傳統玩具市場開創新局,與以往預設的語音辨識不同,新一代的 AI 玩具能進行流暢對話、模擬人類情感、記住偏好,甚至給予安慰或建議。儘管這些系統並不具備真正的理解能力,牠們所營造出的「在乎」假象可能讓孩子產生情感依附。
專家憂心:AI 玩具可能侵犯兒童隱私權 帶來情感依附風險
AI 玩具進入家庭,專家對其潛在風險提出警告。首先是隱私問題。兒童不可能理解自己的個資會被如何使用,而父母也未必完全知情。2021 年英國一項全國性調查指出,80 % 的家長擔心孩子的數據存取問題,54 % 的受訪者認為若玩具察覺孩子被虐待跡象,應可通報當局,但這也引發國家監控的疑慮。(註:市面上有許多可監控小孩活動的工具,例如寶寶攝像頭等等,不包括玩具在內也會側錄到孩童的肖像)
其次是心理影響。AI 玩具可能營造出同理與關懷的錯覺,讓孩子對不具人性的 AI 系統產生依賴。研究顯示,75 % 的受訪者擔心孩子會對 AI 建立情感連結,超過一半認為孩子向 AI 傾訴內心問題並不恰當。若缺乏透明機制與教育,這類互動可能影響兒童的人格情緒發展與人際關係。
法規與倫理標準亟待完善
目前全球多數國家尚未針對 AI 玩具制定明確法規。英國 2025 年「資料使用與存取法案」及歐盟的「人工智慧法案」雖為兒童隱私提供一定保障,但細節仍不完善。國際標準化組織 IEEE 正制定 P7014.1 規範,試圖為「模擬同理心的 AI 系統」設立設計與使用準則。
該標準將針對潛在心理風險提供防範建議,包括減少情感依賴、避免延長對話等等,認識人工智慧的教育課程也被視為減緩風險與促進責任感的關鍵。
AI 玩具究竟是為孩子創造豐富互動體驗,還是為企業提供數據與品牌黏著度?這是家長與社會必須深思的問題。若未妥善監管與教育,這些帶有情感模擬功能的玩具可能不僅改變遊戲方式,也將重塑孩子的童年與未來進入社會後與真人互動的關係。當科技侵入孩童的成長過程,未來的世界,不能只追求互動與娛樂,更必須深思倫理與責任。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