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皮夾拚 12 月試行!數發部推動數位身分整合,盼銀行、超商加入

Elponcho
分享
數位皮夾拚 12 月試行!數發部推動數位身分整合,盼銀行、超商加入

數位發展部(數發部)積極推動「數位皮夾」計畫,目標是將內政部自然人憑證、經濟部工商憑證、交通部駕照等數位身分證明整合到手機中,讓民眾不用隨身攜帶一堆實體證件。今年 12 月,數位皮夾試行版預計上線,並已開始與各部會及民間業者洽談合作,希望銀行、保險業者、甚至超商都能參與,共同打造更便利的數位身份驗證環境。

數位皮夾如何運作?手機變身「行動證件夾」

傳統實體皮夾中,通常存放身分證、健保卡、駕照等各種證件,遇到需要身份驗證的場合,就得翻找出示。然而,在數位時代,這些紙本證件的應用方式仍存在個資外洩的風險,例如過度透露不必要的資訊。

數位皮夾的概念就像一個虛擬的證件夾,可以將各種數位身份證明存入手機,未來若能成功整合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民眾只需帶著手機,就能完成身份驗證,無需擔心遺失或額外攜帶實體證件的困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公開程式碼!數發部強調透明度與安全性

數位皮夾計畫涉及個資與安全議題,為了獲得大眾信任,數發部數位國際司司長莊盈志強調,程式碼將完全公開,以確保外界能夠審視系統的運作方式。他表示,這樣做有兩大目的:

  1. 確保數位皮夾的運作過程不侵犯人權,避免個資濫用的疑慮。
  2. 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測與漏洞查核,開放程式碼後,也能讓技術社群共同檢視,若有問題可以及時修正,進一步提升安全性。

針對公開程式碼是否會增加駭客攻擊風險的疑慮,莊盈志回應,如果系統有漏洞,駭客早晚都會發現,與其讓問題悄悄發酵,不如主動公開,集結社群力量來強化安全防護

應用場景多元,優先整合自然人憑證、駕照等

數位皮夾的應用範圍廣泛,數發部正在與各部會討論,優先納入使用頻率較高的數位證件,如:

  • 內政部:自然人憑證
  • 經濟部:工商憑證
  • 勞動部:職業技術證照
  • 交通部:駕照
  • 衛福部:健保卡(整合難度較高,但會努力推動)

莊盈志坦言,健保卡的數位化整合較具挑戰,但政府將持續突破技術與法規障礙,讓數位皮夾能夠發揮更大效益。

銀行、保險業積極響應,超商認證功能也在爭取

數發部也廣邀民間業者加入,讓數位皮夾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其中,金融業反應最為熱烈,特別是銀行與保險業者,因為數位皮夾可簡化 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流程。

莊盈志指出,銀行與保險業者需要耗費大量資源來驗證客戶身份,而數位皮夾內的證件是政府核發的,將能大幅降低業者的審查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此外,數發部也希望將數位皮夾應用於超商取貨身份驗證。目前,許多消費者在超商取貨時需要出示證件,若還要累積會員點數,通常需要輸入電話號碼,存在個資外洩風險。未來,數位皮夾若能取代實體證件與手動輸入資料,將提升便利性並降低隱私風險。

計畫時程:3 月啟動沙盒測試,12 月試行版上線

數發部預計今年 3 月中下旬展開沙盒測試,檢驗數位皮夾的實際運作情況,並根據回饋進行優化,最終目標是在12 月推出試行版

該計畫隸屬於數發部的「數位創新關鍵基礎建設計畫」,核心技術包含分散式驗證與授權系統,目前主系統的建置由中華電信得標,計畫推動時程為 2024 年至 2027 年。

預算挑戰:數位公建計畫資金仍有變數

數位皮夾計畫的前期投資成本較高,莊盈志表示,2023 年已投入約新台幣 1 億元,2024 年則預計花費數千萬元。然而,立法院近期刪減總預算的風波尚未平息,數位公建計畫若資金不足,恐影響推動進度。

莊盈志強調,數位皮夾並非台灣獨有,目前美國、歐盟、澳洲等國家皆在推動類似計畫,他希望台灣能與國際接軌,確保數位發展不落後全球趨勢。

數位身份新時代,12 月見真章

數位皮夾的推出,標誌著台灣邁向數位身份整合的重要一步。若能成功落地,將大幅提升身份驗證的便捷性與安全性,讓民眾出門只需攜帶手機,即可完成各種數位身份驗證。隨著 3 月沙盒測試啟動,12 月試行版上線,這項計畫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