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李家同教授三問FTX,批加密貨幣引發混亂
李家同是台灣知名學者、作家,出版多本著作,同時也極為重視教育,時常發表時事評論。
李教授今日在臉書以《加密貨幣引起的混亂》評論近期的 FTX 事件以及加密貨幣引發的混亂,不過他也表明自己並非專家,而是透過該文拋磚引玉讓更多專家討論,讓大眾能更理解加密貨幣。
他首先解釋了比特幣:
- 比特幣是挖礦取得,透過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比特幣。
- 個人擁有的數量會記錄在區塊鏈上,而區塊鏈是大家共同維持的帳本,無法竄改。
- 比特幣的價值來自於其總量限制的稀缺性。
- 比特幣不是貨幣。
- 比特幣挖礦消耗大量電力,有害於人類。
- 比特幣價格容易受到炒作。
同時他也批評了 FTX。
他認為 FTX 並不是純粹的加密交易所,因 FTX 同時發行了類似股票性質的 FTT 代幣,透過炒作賺取利益,這才有了 FTX 驚人的利潤。另 FTX 也將投資人的錢移到 Alameda。事件遭揭露後,用戶出現擠兌潮。由於 FTX 本身就是老鼠會,禁不起擠兌就倒閉了,FTT 也跟著歸零,兵敗如山倒。
三問加密貨幣
接下來李教授問了三個問題:
- 任何大公司都應該有會計師事務所查帳的,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可以查出 FTX 公司挪用投資者的錢。但是為何沒有會計師事務所查帳?
- FTX 發行 FTT 有如一家公司發行股票。在台灣,發行股票是要經由證券交易所同意的。為何FTX公司可以隨意地發行FTT?
- 在美國,FTX 公司是由哪一個政府單位監管的?
給加密麻瓜的基礎答案
第一個問題目前並沒有定論。但 FTX 並非上市公司,雖然通常公司都會有會計師審計,但既然非上市公司也就不需要提交報告,會計師的角色在這裡比較像是一般的紀錄和諮詢而已。
第二點相對簡單。目前監管單位對代幣發行是否屬於證券仍然沒有定論,以台灣為例,加密貨幣屬於虛擬通貨,區分成證券型(證券代幣,ST)和非證券型(功能行代幣,UT)。所以在有定論之前,除非發行人主動申報監管,否則多數是出現問題或是有募資行為的時候,才有引起監管機構注意。
最後,FTX 並非是美國公司,它註冊在巴哈馬,受巴哈馬證交所監管;而 FTX US 則是美國公司,肇因業務繁多和有多間子公司,同時由 SEC 和 CFTC 監管。
教授的五大結論
李教授對這個造成混亂的新科技並不買單。他認為科技不應造成如此大的混亂,總體來說,他對加密貨幣極為不滿有五大原因:
- 貨幣一定要由中央銀行發行,個人怎麼可以發行任何貨幣?加密貨幣的想法本身就不通。
- 加密貨幣號稱要去中央化,但是又產生了交易所,如何可以說加密貨幣是去中央化的?
- 加密貨幣無中生有,對經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的作用,只會引起混亂。
- 加密貨幣使人不勞而獲而致富,但是卻用掉大量電力。
- 加密貨幣的唯一功能是使黑道能由此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