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訪(下篇)|FTX創辦人談USDT:不交代清楚,可能也是一種公關策略

James Chiu
分享
彭博專訪(下篇)|FTX創辦人談USDT:不交代清楚,可能也是一種公關策略

FTX 交易所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6) 日前接受彭博社的《Odd lot》專訪,與之對談的還有彭博社專欄作家,擁 15 萬人訂閱《Money Stuff》的作者 Matt Levine。上篇已經針對加密產業結構和 FTX 未來討論,而這篇則是針對幾人對 USDT 爭議的討論。

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的爭議由來已久,包括外界傳言的 2017 年的增發 USDT 操作市場、只有 74% 儲備等。操作市場這點始終沒人可以證實,而筆者先前已解釋過 Tether 事實上有 100% 儲備,但資產品質令人擔憂。

而 Matt Levine 認為,Tether 真正的問題是「信用和公關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Tether 的公關策略相當奇怪,不斷宣稱自己有審計,但始終沒有獲得(知名會計公司)審計。而他們也常常討論自己的儲備是『高品質的商業票據』,但拒絕公開資產儲備狀況,因為這些原因,外界外傳許多 Tether 陰謀論,但 Tether 的澄清始終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SBF 認同 Matt Levine 的說法,但保持一定模糊空間可能就是 Tether 的公關策略。而就實務上,交易所是可以從 Tether 官方將 USDT 兌換回美元,FTX 已經兌換數十億 USDT 至美元。

與此同時,SBF 指出市場對 Tether 的諸多懷疑是相當合理,包括商業模式是什麼,會不會從那些儲備資產中獲得收益等等。

從資產儲備品質的觀點來看,爭論 1 USDT 等於 0.99 美元或是 1 美元確實是合理論點。

「當然,在這個議題上,我不想採取太強硬的立場,就像我不會反對那些 Tether 陰謀論一樣。基本上,USDT 就是有著類似的資產儲備系統,差別就是儲備的數字以及資產品質。」

據 Tether 四月份公布的審計報告,截至二月底,Tether 總資產為 352.72 億美元,資產負債(Liabilities)約為 351.54 億美元,而 Tether 發行的數位貨幣在外的流通量總值約為 351.11 億美元。這代表 Tether 有足額擔保,甚至超過千分之一。

tether

但需要注意的是,Tether 的 USDT 僅有約 5% 的「約當現金」擔保:2.9% 的現金和 2.2% 的美國短期國債,其中商業票據(Comercial Paper)佔比更是高達 49.6%。這意味著中間有獲利空間,相對地,一些商業票據在流動性危機時會折價的較嚴重。

Matt Levine 接著問道:

「所以,你覺得 Tether 會透過資產儲備提高收益率嗎?例如購買相對便宜一點的商業票據,賺到一些利潤。」

對此,SBF 則認為 Tether 當然可能這樣做,但問題是他們本身就有許多商業模式,這些手段既合法又可以獲利,其認為 Tether 沒有必要在資產儲備上著墨。但目前依然不清楚為何 Tether 有如此高比例的儲備是以商業票據的形式。

萬一 Tether 崩潰怎麼辦?加密市場會跨掉嗎?

接著,Matt Levine 問了全幣圈乃至於傳統投資人都有興趣的問題:

「接下來這個問題可能對你有點不公平,但我真的很想聽聽看你怎麼回答。萬一 Tether 真如外傳所說的那麼糟糕,比如像謠言說的,投資中國的商業票據,一旦價格下跌,Tether 崩潰,那麼加密市場會如何? 」

針對這個問題,SBF 分成兩個版本回答。第一個是他認為比較有可能的狀況,而第二個是 Matt Levine 說的「最糟糕的情況」。

假設 Tether 有三分之一的儲備資產是中國的 B 級商業票據,違約率是 40%,那個 Tether 的儲備資產會損失約 12%,所以某種意義上,1 USDT 約等於 0.88 美元,而 Tether 約損失 100 億美元。

SBF 認為比較有可能的情況是,並不會出現完全擠兌的情況,而那些要擠兌的投資人,將會被迫以 0.88 美元兑 1 USDT 的情況贖回,與此同時,如果有人預測 USDT 最後回到 1 美元,中間可能就會吸引市場買入,進行套利。

Tether可能會透過募資的方式,注入流動性。一旦流動性恢復,危機就解除了。當然,大眾對 Tether 的信心也會下降。

若是出現完全擠兌的狀況,那麼市場會非常糟糕,因為這表示有大量的期貨、期權合約會被清算,價格下跌也會引起踩踏效應,加上前面所說的脆弱結構,情況將會變得非常糟糕。

事實上,SBF 認為加密市場的投資人未來可能要將 USDT 視為一種「期貨」,在持有的同時需要避險,例如同時買進做空 USDT 的一倍槓桿合約。如果能這樣做的話,那麼萬一真的發生流動性危機,情況可能會稍微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