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代幣是什麼?是炒作還是必然的存在?論治理代幣的重要性

ABMedia
分享
治理代幣是什麼?是炒作還是必然的存在?論治理代幣的重要性

DeFi 項目需要依賴網路效應作為護城河,代幣和流動性挖礦是引導雙向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創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聞,原文標題為《DeFi之道丨Hasu:Token是引導DeFi網路效應的關鍵》,原文請見

治理代幣(儘管我更喜歡用股權代幣這個說法)通常賦予持有者一部分項目所產生的費用,以及治理中的一些投票權。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以 SUSHI 為例(Sushiswap交易所的原生代幣),當在 Sushibar 合約中進行質押時,質押者收取的費用為所有交易量的 0.05%,他們還會獲得「Sushipowah」,這代表 Sushiswap 鏈外治理系統中的投票權。

像 SUSHI 這樣的代幣是在過去幾年中最受熱議的話題之一,它將大多數加密資產愛好者和研究人員分為兩大陣營。第一個陣營認為代幣是一種需要被最小化的負擔(他們經常會質疑 XYZ 項目為什麼需要一個token?)。在過去,我也是第一陣營中的一員,但現在,我發現自己已漸漸加入到第二陣營,即將代幣視為必需品和重要的激勵機制。

讓我解釋一下我是怎麼改變主意的。

我先從第一陣營的理論開始,歸結起來有三個主要論點:

治理本身是一種攻擊向量,因為它允許壞角色改變協議的規則,並且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可竊取用戶存款。這就違背了最初使用智能合約的全部目的。

加密項目的目標是用開放和公平的協議取代尋租公司和機構。而從用戶那裡提取租金是一種倒退行為,這違反了這一核心價值觀。

由於協議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分叉,所以均衡租金總是為零。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直到我們收斂到這一平衡,然後治理代幣的價值同樣會崩潰到零。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在賣這些治理代幣的人一定是騙子。

治理和安全

要說清楚一點,我發現第一個論點是非常正確的。加密網路和應用的大部分價值來自於難以改變。這允許用戶相信應用會按照其說明的去做,並且開發者可以在沒有平台風險的情況下進行構建。

而將治理附加到一個不需要治理的系統上,這就徹底改變了這種邏輯。當我們允許人類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改變一個系統時,我們就失去了上述保證。而且由於一些可能的改變對用戶非常不利,我們需要支付這些管理者費用,以便賄賂他們,讓其更喜歡誠實的行為而不是惡意的行為。換言之,該應用的安全模型從加密模式轉變為經濟模式(由經濟激勵機制保證),這是非常糟糕的。

這一論點可以追溯到比特幣本身。有批評人士指出,為了保護網路,我們給礦工支付了那麼多錢,但唯一能攻擊網路的人恰恰是礦工們!我們真的要為暴徒支付保護費嗎?

如果我們能省錢的話,我們會很樂意擺脫礦工。但遺憾的是,我們需要「人工輸入」來排序比特幣交易和區塊,因此,我們需要向人類工人支付足夠的錢來激勵他們良好的行為。

需要人類輸入-> 需要激勵-> 需要費用

這個論點適用於 DeFi 中的許多系統。沒有人的投入,Compound 和 Maker 就不能運行,因此沒有費用,它們也就不能運行。這是因為變化帶來的風險並不是孤立的,有人需要控制抵押品的添加,因為一部分壞的抵押品就可能破壞整個系統。

而對於 Uniswap 或 Sushiswap 來說,情況是不同的,其中,每個池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如果一個池子因為其中一個代幣歸零而枯竭,那麼風險不會擴散到其他資產池中。因此,Uniswap 或 Sushiswap不需要治理來管理哪些池子可以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 Uniswap 和 Sushiswap 不應該有代幣。事實上,我現在要明確指出它們應該有代幣。代幣最大化不應該僅僅因為開發人員覺得需要為他們的代幣提供額外的功能,而與治理最大化一起使用。即使項目具有原生代幣,治理極簡主義仍然是王道。

租金倫理

偶爾有人會提醒我們,我們所有的財富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結果。這種制度將整個社會的激勵與個人的激勵結合起來,它允許人們自私自利,通過互相服務來造福社會。

我認為,把那些為他人服務以換取某種補償的人稱為「不道德」是很不合邏輯的。我認為DeFi 是我見過的發展最快的創新市場,這不足為奇。聰明的人有去那里工作的動力,因為他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致富。

如果我們在這個領域負有道德責任,那就不應該是最小化我們所尋求的租金,從而擺脫資本主義。相反,我們應確保我們為這個空間設定的社會標準與人類想要的行為方式相一致,並將這些能量輸送到一個對每個人來說都更美好的世界。市場機制(競爭、開源代碼等)本身將確保,隨著時間的推移,租金不會超過必要的水平。

引導問題

代幣懷疑者們認為,由於協議可以分叉,均衡租金將為零。我認為這越來越像是白日夢,原因有二。

首先,沒有租金,就沒有什麼值得分叉的:如果你不能獎勵你的早期用戶,就很難與現有的網路競爭。這些獎勵需要從某個地方獲得。

第一陣營的支持者現在通常會說「比特幣就是在沒有租金的情況下實現的」,是的,比特幣是在沒有租金的情況下出現的,但它不是在沒有代幣的情況下實現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完全相同的用途。比特幣在早期並不有用,但人們知道,如果它以後有用,那麼每個比特幣都會值很多錢。因此,他們購買和交易比特幣,並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比特幣的流動性和公眾形象。

如果你很早就開始使用比特幣,那隨著比特幣暴漲,那你將獲得豐厚的回報。因此,真正的誘因就是要早參與。但是,如果你將它與以太坊上最大的 DEX Uniswap進行比較,那你會發現,後者沒有這種激勵作用。如果你是Uniswap的早期流動性提供者或交易者,那麼你會遇到更糟糕的情況:糟糕的UX,市場缺乏流動性,並且沒有有機的交易者。

這並不意味著不可能會有早期採用者,但是他們必須立即找到對他們有用的系統,這對於早期網路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限制。想像一下,如果 BTC 無法升值,而擁有它的唯一動機就是利用它進行即時交易,那麼它在今天很可能就不會繼續存在,因為這些用例都沒有實現到有意義的程度。

這就是為什麼對於網路和雙向市場來說,能夠從後來的使用者身上獲取資金來獎勵早期採用者的方法是如此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 Synthetix 和 Compound 開創的機制是如此重要。這些項目發現了一種技巧,可以將未來採用者的效用傳輸到早期採用者,從而在困難的早期採用階段架起了一座橋樑。

吸引和留住開發者

我們已經探究了資本主義的確切運作方式,因為它取決於人們的自身利益,人們需要能夠相互服務。

這也是代幣(準確地說是預挖)所能提供的:它們使得項目方能夠籌集資金並僱用開發者、設計師、社區經理等,而其中大多數都不是免費的。

現在,人們通常會提出兩種反駁意見,這取決於他們來自哪個社區。

比特幣愛好者可能會說:「比特幣沒有預挖,看看它今天的發展。」

比特幣有雄心解決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問題之一,硬通貨(hard money)。這樣一來,它就可以吸引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而為此工作的志願者(此外,當今大多數比特幣貢獻者都是有人在資助的)。並非每個項目都可以這樣做,而且也不必這樣做。有成千上萬個較小的問題需要解決,而解決所有這些問題同樣可以改變世界。

以太坊愛好者可能會說:「Uniswap 是在以太坊基金會的資助下成立的。」

確實如此,但以太坊基金會的資金本身也相當於是預挖,並且假設 Uniswap 沒有在之後籌集到風險資金來僱傭和留住更多的人才,那麼 Uniswap 就不會有今天的狀況。

自比特幣問世以來,沒有任何一個項目能夠在不獎勵早期貢獻者的情況下引導自己,而且不僅僅是一個模仿者(因此排除了萊特幣)。即便是經常被視為另一種公平啟動的貨幣門羅幣(Monero),也有人指控其存在預挖的情況。也許我們不應該譴責這一點,但要承認,很少有人願意在沒有任何經濟利益的情況下,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個高度投機的事業。

網路效應和護城河

寫到這裡,我們已經確定,那些將後期採用者效用代幣化,以獎勵早期採用者的協議,將很可能優於那些沒有代幣而完全依賴有機增長的協議。那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某個項目已經變得很大,有人能用分叉的方式來把費用和代幣去掉,以社會化其效用嗎?

首先,請記住,依賴於人工輸入的協議永遠不會消除費用,因為這是激勵礦工/ 治理者的必要條件。這些仍然會產生巨大的網路效應,這是一個新的分叉必須要克服的。

例如,Maker 和 Synthetix 的網路效應以它們的合成代幣的形式存在。任何一個分叉都會從零抵押品鎖定和零合成物流通開始。

而沒有直接的經濟激勵,要讓市場雙方停止所做的一切,然後一起過渡到新系統,將是非常困難的。一個新的系統,即使它使用起來稍微便宜一些,其品牌也會更弱,流動性會更弱,沒有開發人員,沒有社區,無法與其他項目集成等。總的來說,我認為一旦某個項目超過一定的規模,那麼它基本上就可以抵抗分叉,只是能不能達到這個點的問題。

總結

加密項目相對於傳統公司而言存在一個劣勢,那就是前者的一切都是開源的,這使得創新更難賺錢。這就是為什麼所有高度成功的加密項目都將依賴於網路效應,以公共區塊鏈的優越屬性(可信的中立、許可訪問等)作為其護城河。

但是,新的網路很難進行引導。總體而言,代幣和流動性挖礦是在引導雙向市場流動性方面的一項傑出創新,加密市場迫切需要克服現有網路的網路效應。

不要只問「為什麼 xyz 需要一個代幣」,我們還需要問「xyz 是如何支持一個代幣的?」

因為如果一個項目能夠支持一個代幣,那它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