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機械鐘】Farmer 們似乎是在撿錢,但大風刮不來錢

LiHua
分享
【精選機械鐘】Farmer 們似乎是在撿錢,但大風刮不來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官方帳號《機械鐘》,作者為李畫,原文請見此連結。鏈新聞註:李畫老師為獨立撰稿人,對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有許多獨到觀點以及精彩著作。

一種情況/解釋就是割韭菜,這很好理解,farmer 挖出比如說假人參,然後把假人參高價賣給接盤俠,最後接盤俠拿著一堆假人參,價格歸零。Farmer 的錢是從接盤俠那兒來的。

還存在另外的情況嗎?

想像一種局面,farmer 挖出了巨多的假人參,總共賣出了一億元,接盤俠把這一億元接住了,假人參的價格沒有歸零,一堆假人參的總價格依然為一億元,在市場上流通。那這時候 farmer 白白多了一億元,接盤俠也並沒有損失錢,錢從哪兒來?

我想可能是從通貨膨脹中來。把假人參與增發的紙幣做比較:增發的紙幣本身是一堆車間(註1)中的白紙,沒有任何價值,然後印上花紋加上防偽標籤推向市場,就是一堆錢。挖出來的假人參也是如此,本來沒有任何價值,但只要大家接受它的定價,就是一堆錢。

(鏈新聞註1:車間,簡體中文生活圈指稱的工廠生產單位。)

如果增發的紙幣背後並沒有某種支撐,比如委內瑞拉貨幣超發,那受損失的是誰?是每一個持有委內瑞拉貨幣的人。

如果挖出來的假人參沒有支撐,受損失的是誰?粗略來講是每一個該貨幣體系中貨幣的持有者,因為該貨幣體系通貨膨脹了,新印出來一億元。

假設我們稱該體系為密碼貨幣體系,如果在挖假人參的熱潮中沒有外部資金的進入,那麼通貨膨脹就發生在密碼貨幣體系內,如果這個體系中只有比特幣,那麼比特幣是會貶值的,farmer 多出來的一億元,是比特幣持有者損失的一億元。

但密碼貨幣體系中有很多貨幣,通貨膨脹並不會均勻地落在所有貨幣身上,而是落在最不能抵御通貨膨脹的貨幣身上。比如有一個幣叫蘿蔔幣,大家都不愛吃蘿蔔了,那麼在挖假人參的熱潮下它會默默貶值。Farmer 多出來的一億元,是這些難以抵御通貨膨脹的幣的持幣者損失的一億元。

如果在挖假人參的熱潮中有外部資金進入,那麼通貨膨脹就發生在全世界這整個貨幣體系中,它稀釋了外部世界的錢。也許在某種意義上,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很多密碼貨幣都是世界貨幣體系下的一種增發,同時也可以為理解為一種貨幣的競爭。

這使我想到之前並沒有怎麼意識到的兩個點:

1.密碼貨幣體系內的這些 token(不包括NFT),雖然有各種不同的屬性,比如有的是單純的貨幣,有的代表股權,有的代表治理權等等,但它們的第一屬性都是貨幣,這並不是說它們的用途是交易的媒介,而是說不管它們願不願意,都要參與到一場殘酷的貨幣競爭中來。

因此,從通貨膨脹和貨幣競爭的角度,如果一個項目包含 token,那麼該項目在考慮追求項目本身的價值外,也要認真考慮 token 的貨幣屬性來做設計和規劃。

2.同樣從通貨膨脹和貨幣競爭的角度,那些真正能創造價值的項目的token,它的好處不僅在於創造出的價值帶來token 價格的升高,也在於它能抵抗通貨膨脹。這也許是在區塊鏈的世界更要做價值投資的原因,因為 token 具有的多一層的貨幣屬性,會給它帶來多一層的貨幣風險。

似乎從貨幣競爭的角度來看區塊鏈世界中的遊戲,一些之前模糊的、看不清的現象會變得清晰一些。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幫助,但我不是貨幣、金融、經濟學的研究者,以上僅僅是純個人視角的一個理解。以及本文絕不能用作投資建議或投資參考。

不過作為 token 的投資者,要小心謹慎,因為當你和大家一起驚詫大風刮來了好多錢時,殊不知錢正是從你那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