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還是利空?市場對早期礦工的反應令人難以捉摸
比特幣的早期礦工的一舉一動皆是市場投資人與產業人士關注的焦點,比特幣早期礦工這個月動作頻頻,先是轉移了 50 顆塵封已久的比特幣,後又有早期礦工使用數位簽章證明自己是 7,250 顆比特幣的持有人。然而,市場對這兩起事件的反應卻讓人匪夷所思。
早期礦工動作頻頻
根據鏈新聞 5 月 21 日的報導,一個 2009 年塵封至今,持有 50 顆比特幣的地址,發起了兩筆交易,一筆向地址 A 發送 40 顆比特幣,另一筆則將剩餘的 9.99968592 顆比特幣地址 B 。調研機構 Coin Metrics 的數據分析師 Antoine Le Calvez 指出,這是自 2017 年 8 月以來,再次出現由 2009 年產出的比特幣進行交易。
加密社群對於這筆交易議論紛紛,猜測這筆交易是來自比特幣創建者 – 中本聰持有的錢包地址。儘管涉及資金規模僅 50 顆比特幣,但市場價格仍在恐慌的情緒之中下挫。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比特幣轉移的消息曝光後,比特幣隨即在 30 分鐘內自 9,768 急跌至 9,100 美元,即便各種數據皆表明這些比特幣不太可能為中本聰所有,但比特幣仍然不斷下挫。
另一方面,本週同樣有另一位早期的比特幣礦工使用私鑰對 145 個相對應的地址與訊息進行數位簽名,藉此揭穿澳本聰的謊言。澳本聰先前在提交給法院的文件中,包含了用來證明自己合法持有 110 萬顆比特幣的 16,000 個地址,而這位礦工所擁有的 145 個地址也被包含在裡頭。因此,這位早期礦工才會利用密碼學的「非對稱加密原理」證明 16,000 個地址中有 145 個地址是屬於他的。而這些地址中的比特幣持有量可能至少有 7,250 顆(6,470 萬美元) 。
然而,這位早期礦工的突然出現,並沒有為市場帶來任何的影響。
市場反應難以捉摸
有趣的事,一個持有 50 顆比特幣的早期地址轉移比特幣導致市場價格下跌;但另一個持有 7,250 顆比特幣(注意!是從 2009 年持有至今)的早期礦工,出面證明這些比特幣為他所有,而市場卻沒有任何的反應。對於這種情況,Three Arrows Capital 執行長 Su Zhu 在 Twitter 上表達他的看法:
「這事實上是一個利多,意味著這名礦工十幾年來始終堅信比特幣的開發路線和協議的發展方向,他們甚至有可能每個月都會定期使用法定貨幣增加持有量。」
https://twitter.com/zhusu/status/1265209899899707393
這位持有 7,250 顆比特幣的早期礦工,自 2009 年至今都沒有移動或變現這些資產,除非有堅定的信仰,否則一般人幾乎不可能做的到。如此堅定的 Hodl 信仰,確實應該為市場帶來一定程度的信心加持。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利空消息,因為這些比特幣多年來不曾移動過,已經可以被認定為「遺失」,並從市場流通量中扣除,但如今這位礦工現身,代表他隨時有可能出售這些比特幣。
兩種說法都有其依據存在,你認為這是利多還是利空?都歡迎在 facebook 留言區與我們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