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著併購!Saylor:Strategy 對收購其他比特幣公司「興趣缺缺」
 
            在比特幣市場愈趨擁擠、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分析師認為比特幣財庫公司之間的合併將成趨勢。不過,Strategy 董事長 Michael Saylor 對此不太買單。他在最新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中明確表示,公司目前並無意進行任何合併或收購(M&A)行動,原因在於潛在風險與高度不確定性。
(微策略 Strategy Q3 財報亮眼:獲利達 28 億美元,靠比特幣撐起收益)
併購太麻煩,Saylor:六個月後也許就變成壞主意了
Saylor 在第三季財報會議上對投資人坦言,目前 Strategy 沒有計畫進行任何 M&A,即使表面看起來可能對財務有利。「我們一般沒有進行併購的計劃,即使乍看之下似乎能帶來正向效益。」Saylor 表示,「因為併購過程充滿不確定性,而且往往會拖上六到九個月、甚至一年。原本看似不錯的主意,半年後可能就不適用了。」
比特幣公司掀併購潮?Strive 率先出手,拿下 Semler Scientific
隨著越來越多公司進軍比特幣財庫領域,市場競爭加劇,有觀點指出合併能幫助企業擴大規模、鞏固優勢。
今年 9 月,Strive 成為首家發起併購的比特幣財庫公司,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競爭對手 Semler Scientific,合併後將持有共 11,006 枚比特幣,躍升為全球上市公司中第 12 大的比特幣持有者,僅次於特斯拉。
相比之下,Strategy 目前的比特幣持有量高達 640,808 枚,是全球持幣量最多的上市公司。
(比特幣金庫整併潮?Strive 收購 Semler 遭疑用 mNAV 誤導投資)
「不把話說死」Saylor 留下一點彈性空間
雖然現階段無意進行併購,Saylor 仍強調公司不會完全排除任何可能性,為未來保留策略調整的彈性。「我們不會說『永遠不會做』,但我們目前的重點,是專注於銷售數位信貸、改善資產負債表、買進比特幣,並清楚傳達給我們的債權人和股東。」他補充說。
軟體公司併購風險高,CEO:你買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東西
Strategy 執行長 Phong Le 補充,併購軟體公司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更別說是對比特幣公司。「併購時總有你沒看到的問題潛藏其中,」Le 表示,「對比特幣財庫公司來說也一樣,有很多未知風險。」
簡單明瞭的比特幣策略,反而成優勢
Saylor 強調,公司長期以來的比特幣購買策略讓市場可以一目瞭然評估其財務效益,並自信地表示,這些操作「大多都具有正向貢獻」。「我們的重點是高效率、透明的數位交易流程,專注於賣數位信貸、買比特幣,」他說。「這種簡單、可預測的商業模式,反而讓我們在投資人眼中更具吸引力。」這樣的策略也讓分析師可以更輕鬆地評估公司價值與風險。
S&P 評級僅為 B-,比特幣資產未獲認可
儘管 Strategy 持有巨量比特幣,S&P Global Ratings 在本週仍給予其「B-」的信用評級,屬於投資等級以下的「高風險」級別。不過,S&P 同時給出「穩定」的展望。
Le 指出,該評級並未將公司持有的比特幣納入正面評估,反而被從股本中扣除。
他補充道:「未來若要提高評級,比特幣資產應該要被重新定義,視為公司的資本資產才較為合理。」
(S&P 賦予微策略「B-」評級:高比特幣曝險,資本結構異常脆弱)
總體而言,Strategy 雖未完全排除未來併購的可能性,但明確表態當前無意進行任何收購計劃,並將重心放在強化本業、擴大比特幣持倉。隨著越來越多公司試圖在比特幣產業中突圍,Strategy 的「單一聚焦」策略是否奏效,仍有待市場時間驗證。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