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狂想曲|絲綢之路創辦人Ross Ulbricht發布去中心化社群平台「構想雛形」

James Chiu
分享
獄中狂想曲|絲綢之路創辦人Ross Ulbricht發布去中心化社群平台「構想雛形」

絲綢之路(Siik Road)是暗網中最具價值的電商平台,有「商業奇蹟的美譽」,當然,如果不賣毒品的話。絲路創辦人 Ross Ulbricht 遭判無期徒刑,目前正在服刑。他在獄中提出了去中心社交協議(Decentralized Social Protocol,DSP)的構想。原文《Decentralized Social Protocol》刊載於 Medium 部落格,本文為鏈新聞整理之重點摘要。

台灣國發會統計,台灣人平均每天上網七小時,其中約有兩小時花費在社群網站中,統計下來,一年約是 740 小時。不過中心化平台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隱私保護、託管、廣告、內容過濾等等。

目前的「網路效應」已經使原本 TCP/IP、HTTP 協議背離了去中心化的初衷,雖然內容產出依然是掌握在個人手裡,且個人也有選擇平台的權利,但這僅是部分去中心化而已。Ross Ulbricht 認為,真正的權力下放是所有權、決策都由用戶掌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而權力下放需要達成兩件事:

  1. 內容權力下放:DSP 透過密鑰共享方式的加密方式讓創作者控制誰可以訪問內容。
  2. 商業模式(貨幣系統):DSP 服務提供商需創造自己的「商業模式」 ,而在這套系統中,用戶必須處於價值創造和轉移流程的核心位置。

底層設計架構

目前中心化平台運作的四個組成為:平台、廣告商、用戶、內容伺服器(Content Server);利益相關者則是:平台(紅)、廣告商(綠)、用戶(藍色)。

其運作邏輯為,平台為其他三方的樞紐,控制(儲存)了創作者的內容,並作為用戶和廣告商之間的橋樑,掌控著系統的「所有價值」。

U1

而在去中心化社群協議(DSP)的架構中,用戶才是核心,成為平台服務商(Interface Providers)、廣告商、內容伺服器的樞紐,在這個系統下,廣告商以競標在平台介面投放廣告,直接向用戶付費,而平台服務商和內容伺服器爭奪廣告利潤。

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 用戶可以控制所有鑰匙,並控制系統生成的所有價值 。

u2

設計社群平台的三種維度

目前為止,Ross Ulbricht 都在討論底層運作的不同。接下來則是實務上如何設計。

盤點目前的社群平台巨頭,推特主打簡短的公開言論、臉書強調和朋友互動、Reddit 側重小眾社群、Instragram 主打照片分享、YouTube 則是影音平台;現階段有許多團隊已就各平台著手打造去中心化版本,例如 LBRY、Voice。

不過 Ross Ulbricht 不需要一一複製去中心化版本,因為這些平台本質相同,區別僅在和他人交流、共享內容的方式不同。如果從這種思維去設計,就可以簡化 DSP,又可以最大程度覆蓋各平台功能。

他列出了三種維度:

  1. 內容類型:雖然文字、圖片、影片看起來不同,但實際上都可以降解成 0 和 1。因此,如 Instagram、YouTube、SoundCloud 這些平台應該可以設計在同一網站上。
  2. 內容訪問:內容訪問只要是「權限問題」。Ross Ulbricht 認為,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將需要使用加密來確保只有獲得許可的人才能查看內容,但又要足夠靈活,以使界面提供商可以設計出種類豐富的「內容共享機制」 。
  3. 語境(Context)傳播機制:語境不同,笑話就可能變成威脅,酸民變成哲學家,因此,DSP 必須具備強大的機制來了解語境,並將其視為後設資料 (metadata),以便內容可以按創建者的意圖來呈現。這裡指的語境,是與內容相關的其他內容,像是評論、按讚或倒讚、轉發等。語境的原意,在語言學中則是指因文化、情緒等,在文字符號以外衍生的意義。

有趣的是,在 DSP 之中,並不需要「內容管制」。因為透過語境,就可以限制內容推播,將內容推向適合的受眾。

三個具體設計問題

談論完大方向後,Ross Ulbricht 也提到較具體的設計,但他自己也坦承,這些論述只是拋磚引玉,他並沒有正確答案。

1. 個人資料管理

DSP 在處理用戶資料的主要挑戰是「名稱空間」,由於 DSP 沒有中央列表,所以無法檢視註冊名稱是否重複。

Ross Ulbricht 認為可以借助密碼學作為解決方案。公鑰代表用戶在 DSP 中的身份,而私鑰將由客戶端保留,用於證明在該身份背後的是本人。公鑰是偽隨機生成的,因此兩個人生成同一密鑰的機率非常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

當然也可以和現實一樣,無需管制,讓眾人可以重複 ID,只是在雙方交換文件時,需要確認唯一 ID;另一種方式則是,建立名稱服務器機制 ,類似於如何將唯一 IP 地址轉換為唯一域名。

或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不存在重複的密鑰或是名稱對 。不過要求在區塊鏈上進行註冊,會侵犯隱私,因為區塊鏈必然是公開的。

2. 信任網路的建立(評分機制)

DSP 透過將給評分機制,向用戶評分,這實現去中心化,主要是來避免這一問題,即每個平台都不再向整個用戶群發號施令,而是保留一個由其他用戶點讚、倒讚的評分表,並與網路中的其他人員分享該列表。這個構想稱為信任網路 (Web of Trust ,WoT) 。

WoT 的真正魅力: 沒有中心化的觀點。如果我將某人標記為酸民,則這些人僅是我眼中的酸民,但不是「真相」。一些用戶可以接受我的判斷,另一些用戶則可以忽略它,而另一些用戶則可以把這種標籤視為正面評價。

WoT 不僅用於濾掉不良內容 。同時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系統 ,可以幫助用戶選擇可以信任的商業夥伴。

3. 價值創造和轉移

當前的中心化平台已經有一套很成功的商業模式,所以如果要創造成功的 DSP,就需要重新設計 DSP 的專屬商業模式。

具體運作方式可能是,廣告商對用戶頁面的位置進行競標,用戶從在其螢幕上觀看廣告中獲取收入。用戶的客戶端使用密碼對廣告進行簽名,然後將其發送給廣告商,這樣廣告商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廣告已被看到。

在這樣的步驟中,每一步都創造了價值,也就價值的證明,且可以公開分享這些資訊,吸引更多廣告商。一名用戶觀看廣告的次數越多,就越能向其他廣告商證明,自己是良好的投資對象,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廣告比當前平台所提供的廣告更具針對性,並且絕不會分享用戶的內容或侵犯其隱私。

提到錢,Ross Ulbricht 也表示這樣的架構應該要有去中心化支付協議 (Decentralized Payment Protocal,DPP) 的存在,但應放給第三方開發人員,自由創建插件。

現在用戶手上賺到了錢,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

要提供何種服務,好讓用戶掏錢買單。

鏈新聞整理 Ross Ulbricht 在內文提到的四項要點,是他所預想的 DSP 特點與可能狀況:

1. 內容存儲、訪問

中心化平台提供的服務之一是按需求儲存和交付內容。在 DSP 中,這項服務也需要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必須能以非常低的門檻提供這樣的服務,而用戶也必須掌控自己的數據是如何被處理的。由於用戶需要為使用平台而付費,而收入是源自於用戶可調控的廣告收益 (接受越多廣告,賺越多錢),這也會讓內容提供商展開競爭,讓用戶可以更快、更便宜地取用內容。

文中描述的運作模式可能會讓人很不習慣。例如你想搜尋一部影片,搜尋結果會告訴你各家內容提供商的價格與速度,然後再由你決定要付費給誰。

此外,前述的 WoT 可以幫助該系統有更流暢的運行方式。它會讓一些內容提供商與用戶們達成信任基礎,讓彼此之間可以做更低費用的內容交換,而不採用上段提到的競價模式。演變成類似內容提供商給予忠誠/重要用戶的榮譽證明,或者吸引新用戶來提高自己的信任評分。

2. 用戶介面

「使用者經驗」也是 DSP 很重要的一環。社群媒體的使用者經驗,大多來自於動態消息、好友列表、訊息收件匣、首頁、對話窗等。這些形塑使用者經驗的介面,已經是由中心化巨頭控制,例如你在臉書所擁有的個人資料,只能在臉書上被看到。

在 DSP 中,任何網站或應用都可以配合用戶需求,顯示自選的內容與服務,而介面的提供者 (如網站或平台) 不會直接取用內容,也就是用戶「可以」也「必須」掌控自己擁有的內容。

舉文中的例子會比較好想像,當你打開一個類似臉書的頁面,左邊是好友列表,中間是動態消息,右邊則是有一些廣告。在 DSP 中,執行的狀況是,當你打開 App 的時候,商業邏輯 (business logic) 會依照介面提供者的指令生成這個頁面,而其他的重要資訊像是個人檔案、私鑰與錢包,都是被儲存在用戶端。如果你重新安裝 App 時,它就必須再向你的內容伺服器要求加密資料,用戶必須透過輸入密碼授權,才能夠取得原先的個人檔案。

3. 極端狀況

用戶在 DSP 的設計下,使用社群媒體是可營利的,但仍可能會有以下極端狀況發生。

第一種極端情況下,某些用戶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廣告收入來支付其費用。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如果用戶從未觀看過廣告,則廣告商最終將停止付費以顯示這些廣告。不過,品牌廣告商可能仍然願意支付很少的費用,從而允許一些內容交付。

還有一種極端情況是,可能有一些用戶對廣告商來說非常有價值,以至於他們帶來的廣告收入超過了支付使用各種 DSP 所需的成本。

最後一種則是「獨居」用戶,這種用戶不看任何廣告賺取收入,因此必須自掏腰包付費。

4. 內容問題

雖然我們期望 DSP 是不存在審查的領域。但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有些內容是有害的,因為它會直接或間接導致無辜的人受到傷害。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戀童癖。而弱勢 DSP 成為這種言論的散播工具,那 DSP 終將失敗。

但這就遇到兩難,內容公開可以進行審查,可卻又傷害隱私,而 Ross Ulbricht 則是提出零知識人工神經網路 (ZKANN) 的解決方案,利用使用密碼學和網路機器學習來做到這一點。但歸根結底,還是必須開發類似審查演算法的東西,來解決內容問題。

總結

Ross Ulbricht 認為 DSP 要能成功,必須做到的無縫接軌的體驗 ,但又要具有中心化沒有的「額外好處」,而這些好處包括加密、內容服務器、小額支付、ZKANN,甚至是用戶可以透過觀看廣告賺一點小錢。

不過,Ross Ulbrich 也坦承沒有對 DSP 的現狀和最新發展進行研究,主要是自己仍受限於牢獄之中,而本篇文章主要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正在研究 DSP 的人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