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創辦人:政府不該替企業擔保,AI 基建發展應靠市場競爭

Louis Lin
分享
OpenAI 創辦人:政府不該替企業擔保,AI 基建發展應靠市場競爭

OpenAI 創辦人 Sam Altman 於 11/7 發表最新聲明,針對外界質疑公司是否尋求政府為 AI 資料中心提供融資或擔保,他明確表示,OpenAI 不希望、也不需要政府擔保,並強調政府不該替企業選邊站,更不該讓納稅人為私人企業的錯誤買單。

由市場決定輸贏,不靠政府救援

Altman 開門見山表示,OpenAI 從未尋求政府保證,也反對任何形式的補助。他直言:

「政府不該替企業選邊站,更不該讓納稅人為私人企業錯誤買單。如果我們失敗,就該由市場決定輸贏。」

他補充,假設政府想興建並擁有自己的 AI 基礎設施,那屬於公共財產,其效益也應由政府與全民共享,而非讓民間企業受惠。Altman 表示,建立國家級 AI 運算儲備是十分合理,但必須是為了國家利益,而不是為了任何一家科技公司。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有談過政府擔保,是半導體製造的貸款擔保

Altman 也說明,OpenAI 唯一與政府討論過的貸款擔保議題,其實與資料中心無關,而是針對美國半導體製造計畫。這項討論主要目的是讓晶片供應鏈在地化,創造美國就業、推動工業回流,強化國家戰略地位。

他強調,OpenAI 並未正式申請相關計畫,而是表達願意支持美國自主晶片製造這樣的產業政策。這與政府出資或擔保企業基礎建設完全不同。

營收暴增外加投資加碼,直球對決資金疑慮

對於外界好奇 OpenAI 如何負擔龐大的基建開銷,Altman 坦言,公司預計今年底營收年化將突破 200 億美元,並預期 2030 年前可達數千億美元規模。接下來 8 年內,公司將投入約 1.4 兆美元建置 AI 相關基建。

Altman 表示,還透露 OpenAI 近期將推出企業版服務,並看好「AI 雲端運算」、「新型消費裝置」與「機器人」三大領域的成長動能。此外,公司也考慮向外部企業與個人銷售算力,未來不排除發行新股或舉債籌資。

假設公司搞砸了,那就該關門停業

對於部分輿論擔心 OpenAI 發展過快、恐成大到不能倒的企業,Altman 態度強硬表示:

「如果我們搞砸了,那就該倒。市場會自己修正,其他公司會繼續前進。」

他重申這就是資本主義該有的樣子,如果失敗,那是自己的責任,不該由政府買單。Altman 也提到自家財務長日前提到政府融資的說法,其實是指美國政府應該建立自己的 AI 基礎建設,並非讓政府為 OpenAI 提供擔保。

(OpenAI 財務長:現在沒有要 IPO,市場別過度擔憂 AI 泡沫)

政府是防災應對防線,不是幫企業擦屁股角色

Altman 進一步說明,先前與經濟學者 Tyler Cowen 對談時,曾談到政府是否該成為 AI 的最終擔保人。他澄清,這並不是要政府替 AI 公司擔保,而是討論 AI 造成災難性事件時,政府所要扮演的角色。

舉例來說,假設惡意分子利用 AI 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導致基建癱瘓,這類問題規模太大,只能由政府介入。他強調:

「政府應該是應對危機的防線,而不是替 AI 企業擔保不會出事。」

(註:Tyler Cowen 為美國經濟學家、作家和大學教授,也被《經濟學人》和《彭博》等媒體譽為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AI 經濟正蓬勃起飛,一刻都不得閒

面對為何不慢慢擴張的疑問,Altman 認為,現在正是建構 AI 經濟基礎的關鍵時刻,而且大型資料中心與 AI 運算設施的建設需耗費多年,如果現在不投資,未來恐怕算力不足。

他透露,目前 OpenAI 已經因算力限制,不得不延後部分新功能與模型推出。在他看來算力不足比「過度擴張」更危險。Altman 最後表示:

「我們看到 AI 能協助人類在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甚至可能幫助治療疾病。若這需要巨量算力,我們應該提前準備。」

他更強調,OpenAI 的使命是盡快讓通用人工智慧 (AGI) 造福人類,而不是等十年後再起步。

(OpenAI 成護國神山?當投資神話撞上經濟現實,AI 將成國家軍備競賽?)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