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新聞專題】平台幣代幣銷毀,究竟是行銷手法還是經濟學邏輯

Jeff
分享
【鏈新聞專題】平台幣代幣銷毀,究竟是行銷手法還是經濟學邏輯

平台幣代幣經濟中總會涉及「代幣銷毀」的通縮機制,可能有些人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個直覺反應是「既然要銷毀那當初幹嘛發行那麼多?」、「這只不過是交易所的行銷手法」,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帶大家了解,平台幣銷毀機制的設計思維與其存在的意義。

代幣銷毀是行銷手法?

有投資平台幣的朋友應該都看過「代幣銷毀」(Token Burning)這個詞。所謂的代幣銷毀是指,發幣的交易所透過銷毀代幣的方式降低市場上的代幣供給,進而推動代幣長期價值的上漲。(平台幣註:交易所發行的加密貨幣,用來折抵交易手續費、投票、抽獎等。)

相信一定有些人的直覺反應是「既然要銷毀那當初幹嘛要發行那麼多?」。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事實上,關於代幣銷毀這件事有許多種解讀方式。站在交易所的營銷層面來看,代幣銷毀跟比特幣減半一樣,都是很好的利多題材。在釋出代幣銷毀消息的同時,在市場上拉盤,能夠為代幣價格的上漲創造「合理性」,進而吸引投資人進場,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所 OKEx 在今年二月宣布銷毀 7 億顆團隊持有的 OKB(OKEx 平台幣),當日幣價大漲超過 30%,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供給與需求法則下,即使減少了供給,也不能忽視需求的重要性。如果交易所無法在銷毀代幣後,維持甚至提高代幣的獨特需求,那麼代幣的潛在價值也未必能達到真正的穩定提升。再者,供給降低的當下只會刺激「短期的投機需求」,「長期使用者需求」並不會跟著成長。換句話說,代幣銷毀帶動長期的代幣價格上漲這件事必須建立在平台穩定成長的前提之下才能夠實現。

代幣銷毀是對投資人的承諾與回饋

站在交易所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代幣銷毀這個機制是相當好的營運方式。目前市場上有許多代幣,都是在 2017~2018 年透過 ICO 發行,那段時間項目方為了籌足營運資金,都會透過出售代幣的方式進行募資。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拉看,投資都是為了獲利,以平台幣為例,交易所的成功如果無法與平台幣的價值綁定再一起,投資便毫無意義。但是,如果平台幣直接代表股權甚至能分潤,會導致其被監管單位定義為證券,交易所將面對永無止盡的官司訴訟,相信沒有人會傻到自己主動找麻煩。

因此,為了吸引投資人參與募資,承諾定期銷毀與交易所收益成正比的平台幣,成為交易所回饋投資人同時又能規避監管法規的最好方式。於此同時,投資人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便會動用身邊的資源扶植交易所,為雙方帶來互利的成果。

相反,如果打從一開始交易所就只發行少量代幣,不只無法募得足夠的營運資金,投資人也會失去參與募資的動機。

銷毀市場流通的代幣才有意義?

而代幣銷毀的執行方式也是市場上紅極一時的話題。

2019 年幣安交易所共同創辦人何一與火幣交易所創辦人李林,就曾針對此事爭論過一番。2019 年 7 月,幣安在執行第八次 BNB (幣安平台幣)季度銷毀同時宣布,往後銷毀的代幣將不會從市場上回購,而是從團隊的持倉進行回購與銷毀(團隊共有 8000 萬 BNB 四年期間分 5 次解鎖),直到銷毀一億顆 BNB 為止。

Binance第八次BNB季度銷毀
資料來源:Binance

火幣創辦人李林當時質疑幣安的這個做法只是在變相套現:

「意思是,流通的不管了,直接銷毀團隊手裡的,也就是說不需要回購了,按照數據直接從預留的扣,如果這個方案大家認為不錯的話,太好了。每個季度減少了幾億的回購成本。」

火幣李林

對於各方的質疑,何一在微博中進行了多方回應,其表示銷毀的數量仍舊是利潤的 20%,且銷毀團隊的 BNB 也解決了市場對團隊拋售的恐慌,這 20% 利潤也會持續投入幣安的生態系統,並不是為自己圖利。

那麼,「代幣銷毀」的代幣是從團隊來的還是從市場回購來的真的有差嗎?筆者認為,短期內會有影響,但長期來看是沒有差別的。有些人認為,銷毀團隊的代幣對市場價格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些代幣原本就不在市場上流通,從市場上回購才能為平台幣外部拉盤的力量。

但是,除了「外部拉盤的力量」以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內部拋售的力量」。假設某交易所從市場上回購 1,000 萬顆平台幣並銷毀,之後又將團隊持有的 1,000 顆平台幣拋售至市場上,那市場上流通的代幣數量基本上並沒有任何改變,也不會達到任何通貨緊縮的效果。幣安雖然放棄了「外部拉盤的力量」但也杜絕了「內部拋售的力量」。因此,長期來看,從市場回購與從團隊持倉銷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是,從 2019 年 7 月幣安改制後,BNB 在三大主流平台幣中,價格走勢是最差的一個,顯示幣安的代幣銷毀的制度更動,短期仍然對價格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幣安在 2020 年第一季,銷毀有史以來最多數量的 BNB,但自四月中公布以來,並未對幣價帶來顯著成長。 

主流平台幣價格比較圖
2019 年 7 月後 BNB、OKB、HT 漲幅比較(資料來源:tradingview)

不過,BNB 與其他平台幣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OKEx 跟火幣都先後在今年第一季度霸氣執行了所謂的「絕對通縮」。這兩家交易所除了會持續定期在市場上回購併銷毀平台幣之外,還宣布直接銷毀團隊持倉的平台幣(OKB 銷毀比例高達 71.93%、HT 銷毀比例為 38.6%),換句話說,他們在維持「外部拉盤力量」的同時,消除了「內部拋售力量」,如此大規模的代幣銷毀,勢必能為平台幣的短中期帶來相當有利的上漲題材。

透過銷毀綁定平台與代幣的價值

由於交易所無法為投資人名正言順的「配股配息」,因此,代幣銷毀是當前平台幣相當重要的價值依據,也是交易平台本身的價值能被平台幣捕獲的最直接方式。當前有許多估值研究都仰賴這方面的數據對平台幣進行估值,例如 Token Insight 最新釋出的研究報告

如果一家交易所發行平台幣,沒有銷毀機制或其他變相的配息方案,也沒有吸引人的用途(如參與 IEO、投票等),僅憑手續費折抵這種基本功能(對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沒有吸引力),很難提升使用者的需求。站在投資人的角度,這種平台幣的最大用途,或許只剩交易所發展前期用來圈錢、募資的工具,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