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十年、28兆美元交易量、無聲革命:Ethereum 正悄悄接管全球金融 Elponcho 2025/8/4 分享 十年前,一群理想主義者在柏林的寒冷閣樓中點燃了一場金融革命的火花。那時候,Ethereum (以太坊) 還只是個沒有介面、難用且粗糙的區塊鏈實驗;如今,它已成為支撐全球數兆美元金融體系的核心技術平台。這段從地下駭客文化到主流金融接納的旅程,不僅改變了人們對金錢與信任的認知,也讓 Ethereum 成為現代數位經濟的骨幹。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柏林起點:一個理想主義社群的試煉場從 IBM 實驗室到企業採用的轉捩點從布拉格反抗文化到坎城紅毯:Ethereum 的雙面性成為華爾街的基礎設施:Ethereum 接管傳統金融機構進場,Ethereum 層層鋪路永續進化:從工作量證明到未來的零知識時代不是革命,而是無聲的重塑 柏林起點:一個理想主義社群的試煉場 2015 年,Vitalik Buterin 與少數開發者在柏林一個簡陋的工作空間中推出了 Ethereum 的首個主網「Frontier」。沒有 UI、沒有用戶體驗可言,只有能挖礦、執行智能合約與測試去中心化應用的基本功能。當時比特幣正因「數位黃金」而聲名大噪,但 Ethereum 要做的是更大膽的事:建立一個可編程的金融作業系統,讓代碼自動移轉資金、執行契約,甚至創建無需中介的商業架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從 IBM 實驗室到企業採用的轉捩點 在 Ethereum 問世前一年,Vitalik 曾短暫造訪 IBM 位於蘇黎世的實驗室,當時他還被誤認為是「小孩亂入」。IBM 的 Paul Brody 很快認出這位年輕天才的潛力,並主導開發了 IBM 基於 Ethereum 的首個區塊鏈原型,在 2015 年的 CES 展與三星一同亮相。此舉也讓 Brody 完全轉向區塊鏈領域,最終成為 EY 全球區塊鏈領導人。 從布拉格反抗文化到坎城紅毯:Ethereum 的雙面性 兩年前在布拉格,CNBC 於一個名為 Paralelní Polis 的「加密理想城」訪問 Buterin。他強調 Ethereum 最核心的價值,不是炒作,而是幫助新興市場的人民對抗失能的金融體制。而今年,Buterin 則在坎城的影展場館登台主講,以象徵 Ethereum 從地下駭客社群走入國際金融舞台的蛻變。 成為華爾街的基礎設施:Ethereum 接管傳統金融 今天,Ethereum 已不只是「去中心化平台」,它是傳統金融機構不可忽視的基礎設施。Robinhood 推出基於 Arbitrum 的代幣化美股,Coinbase 計畫推出預測市場與股票代幣,Kraken 將於海外提供 24/7 美股代幣交易。 根據 Deutsche Bank 的數據,2024 年穩定幣交易總額高達 28 兆美元,超越 Mastercard 與 Visa 總和,而其中近半數透過 Ethereum 運作。Circle 的 USDC 仍有約 65% 的交易量在 Ethereum 上結算,顯示其在穩定幣市場的主導地位。 機構進場,Ethereum 層層鋪路 大型金融機構已開始選擇不同的 Layer 2 來滿足其需求:Robinhood 採用 Arbitrum、德意志銀行選擇 zkSync、Coinbase 與 Kraken 則擁抱 Optimism。儘管技術路線不同,最終它們仍回歸 Ethereum 的主網結算。Brody 強調:「Ethereum 的價值在於其全球連結性、資本流動性與可編程性。」 永續進化:從工作量證明到未來的零知識時代 Ethereum 在 2022 年完成「合併」(The Merge),轉向更環保的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機制,將能耗減少逾 99%。接下來的重點將是擴展性與可驗證性,其中零知識證明(ZK Proofs)可能是關鍵突破,讓用戶甚至能在智慧手錶上驗證區塊鏈狀態。 Vitalik 認為未來的改變不會像革命那樣轟動,而是默默地滲透每個角落:「這不是推翻既有系統,而是創造一個新東西,然後越來越多人發現,其實我們可以不再回頭。」 不是革命,而是無聲的重塑 從柏林的燈泡閣樓,到坎城紅毯的國際舞台,Ethereum 在十年間完成了從理想主義實驗到金融中樞的轉型。它不僅重構了交易與資產的形式,也改寫了信任與權力的分配方式。未來,不是問「加密貨幣還值不值得投資」,而是「這整個金融系統,是否已在 Ethereum 上重生,而我們還沒察覺?」 如果你在未來的某天打開銀行 App,發現轉帳秒到、費用低廉,甚至合約自動執行,那麼,恭喜你 — 你已經生活在 Ethereum 所打造的世界裡了。 風險提示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ethereumPaul BrodyVitalik Buterin以太坊 衍伸閱讀 以太坊基金會組建「隱私集群」,推進零知識與主網隱私技術 Vitalik 重提舊聞,批評 Peter Thiel:不是 Cypherpunk,與加密隱私精神衝突
十年前,一群理想主義者在柏林的寒冷閣樓中點燃了一場金融革命的火花。那時候,Ethereum (以太坊) 還只是個沒有介面、難用且粗糙的區塊鏈實驗;如今,它已成為支撐全球數兆美元金融體系的核心技術平台。這段從地下駭客文化到主流金融接納的旅程,不僅改變了人們對金錢與信任的認知,也讓 Ethereum 成為現代數位經濟的骨幹。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柏林起點:一個理想主義社群的試煉場從 IBM 實驗室到企業採用的轉捩點從布拉格反抗文化到坎城紅毯:Ethereum 的雙面性成為華爾街的基礎設施:Ethereum 接管傳統金融機構進場,Ethereum 層層鋪路永續進化:從工作量證明到未來的零知識時代不是革命,而是無聲的重塑 柏林起點:一個理想主義社群的試煉場 2015 年,Vitalik Buterin 與少數開發者在柏林一個簡陋的工作空間中推出了 Ethereum 的首個主網「Frontier」。沒有 UI、沒有用戶體驗可言,只有能挖礦、執行智能合約與測試去中心化應用的基本功能。當時比特幣正因「數位黃金」而聲名大噪,但 Ethereum 要做的是更大膽的事:建立一個可編程的金融作業系統,讓代碼自動移轉資金、執行契約,甚至創建無需中介的商業架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從 IBM 實驗室到企業採用的轉捩點 在 Ethereum 問世前一年,Vitalik 曾短暫造訪 IBM 位於蘇黎世的實驗室,當時他還被誤認為是「小孩亂入」。IBM 的 Paul Brody 很快認出這位年輕天才的潛力,並主導開發了 IBM 基於 Ethereum 的首個區塊鏈原型,在 2015 年的 CES 展與三星一同亮相。此舉也讓 Brody 完全轉向區塊鏈領域,最終成為 EY 全球區塊鏈領導人。 從布拉格反抗文化到坎城紅毯:Ethereum 的雙面性 兩年前在布拉格,CNBC 於一個名為 Paralelní Polis 的「加密理想城」訪問 Buterin。他強調 Ethereum 最核心的價值,不是炒作,而是幫助新興市場的人民對抗失能的金融體制。而今年,Buterin 則在坎城的影展場館登台主講,以象徵 Ethereum 從地下駭客社群走入國際金融舞台的蛻變。 成為華爾街的基礎設施:Ethereum 接管傳統金融 今天,Ethereum 已不只是「去中心化平台」,它是傳統金融機構不可忽視的基礎設施。Robinhood 推出基於 Arbitrum 的代幣化美股,Coinbase 計畫推出預測市場與股票代幣,Kraken 將於海外提供 24/7 美股代幣交易。 根據 Deutsche Bank 的數據,2024 年穩定幣交易總額高達 28 兆美元,超越 Mastercard 與 Visa 總和,而其中近半數透過 Ethereum 運作。Circle 的 USDC 仍有約 65% 的交易量在 Ethereum 上結算,顯示其在穩定幣市場的主導地位。 機構進場,Ethereum 層層鋪路 大型金融機構已開始選擇不同的 Layer 2 來滿足其需求:Robinhood 採用 Arbitrum、德意志銀行選擇 zkSync、Coinbase 與 Kraken 則擁抱 Optimism。儘管技術路線不同,最終它們仍回歸 Ethereum 的主網結算。Brody 強調:「Ethereum 的價值在於其全球連結性、資本流動性與可編程性。」 永續進化:從工作量證明到未來的零知識時代 Ethereum 在 2022 年完成「合併」(The Merge),轉向更環保的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機制,將能耗減少逾 99%。接下來的重點將是擴展性與可驗證性,其中零知識證明(ZK Proofs)可能是關鍵突破,讓用戶甚至能在智慧手錶上驗證區塊鏈狀態。 Vitalik 認為未來的改變不會像革命那樣轟動,而是默默地滲透每個角落:「這不是推翻既有系統,而是創造一個新東西,然後越來越多人發現,其實我們可以不再回頭。」 不是革命,而是無聲的重塑 從柏林的燈泡閣樓,到坎城紅毯的國際舞台,Ethereum 在十年間完成了從理想主義實驗到金融中樞的轉型。它不僅重構了交易與資產的形式,也改寫了信任與權力的分配方式。未來,不是問「加密貨幣還值不值得投資」,而是「這整個金融系統,是否已在 Ethereum 上重生,而我們還沒察覺?」 如果你在未來的某天打開銀行 App,發現轉帳秒到、費用低廉,甚至合約自動執行,那麼,恭喜你 — 你已經生活在 Ethereum 所打造的世界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