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解析3/12:傳統金融暴跌的連鎖效應後,比特幣仍是「硬底子資產」

Jim
分享
Coinbase解析3/12:傳統金融暴跌的連鎖效應後,比特幣仍是「硬底子資產」

比特幣誕生於 2008 年金融海嘯,而在十年後面對最接近 08 年的金融危機之際,比特幣非但沒有展現出避險特性,更隨著各種資產類別暴跌,各界也質疑起了比特幣的內在價值、資產屬性、甚至於其稀缺性。因此 Coinbase 從傳統金融市場的角度出發,解釋傳統金融的潰堤是如何影響加密貨幣市場,並揭露了散戶是如何應對暴跌當下、以及暴跌後市場。

本文由鏈新聞編譯,原文為《On the Recent Market Crash and Bitcoin’s Value Proposition》,源自 Coinbase 3 月 31 日網誌

以下為 Coinbase Blog 全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比特幣(BTC)和其它加密資產在本月 3 月 12 日下跌了約 50%,創下比特幣自 2013 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在各界擔憂 COVID-19 對於全球經濟所造成影響之際,當天的大跌廣泛地重創了金融市場,包括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和道瓊斯指數單日下跌近 10%,是自 1987 年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在更廣泛的經濟動盪發生之時,大眾越來越相信比特幣有潛力成為資產避風港。儘管人們普遍認為比特幣為非相關資產,然而在驗證其能力的時刻,比特幣市場仍然潰堤將近 50%。這是怎麼回事?

標準普爾 500 指數 VS 比特幣漲跌幅(年初至今)

從更宏觀市場的角度來看

我們首先應該從傳統金融市場的角度出發。就在 3 月 12 日之前,世衛組織宣佈新型冠狀病毒已構成「全球大流行」,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歐洲實施 30 天旅行禁令、義大利總理執行鎖國政策。人們日漸意識到 COVID-19 的嚴重性,而顯然我們的全球經濟尚未能應對巨大沖擊,市場瞬間崩潰。

了解這一刻的市場心理相當重要。當市場劇烈下跌時,投資者自然會尋找「避險資產」,但是每一位匆忙想要全數拋售資產的投資者,都會讓市場立即產生流動性危機,賣方遠遠超過買方數量,進一步使市場崩盤。

更糟的是許多大戶持有槓桿倉位,它 2 至 3 美元的借入價值實際上僅由 1 美元支撐。當市場崩潰時,這些槓桿倉位瀕臨破產、遭遇清算危機,從而進一步導致美元溢價。

因為普遍性拋售加上大規模的去槓桿事件加深對於現金的強烈需求。此時此刻,投資者不是賣出他們想拋售的資產,而是賣出他們所能出售的一切。其中包括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而所有流動市場在 3 月 12 日都承受了鉅額虧損。

讓我們談談比特幣發生了什麼事?

比特幣崩潰的原因也差不多。一些短期投機者賣出,一些機構需要現金來追加保證金,而一些槓桿倉位被迫平倉。但比特幣呈現比傳統市場更為劇烈的暴跌,其主因為:比特幣領域的槓桿規模以及程度。

傳統股票市場將槓桿限制在 2 – 3 倍左右。相較之下,比特幣有一些提供 100 倍以上槓桿的離岸交易所也就是抵押 1 美元價值的比特幣能有 100 美元的買入額度。平心而論,這是非常高風險的,就算市場對倉位的反向波動僅只有 1% ,100 倍槓桿的倉位也可能被強制平倉。因此,大多數交易者以較合理的 5 – 30 倍槓桿率持有其倉位,但仍明顯在 2 – 3 倍(傳統市場)以上。

槓桿作用也存在於其它幾項產品中:礦工通常以比特幣抵押貸款,貸方為其提供現金,而更進階的交易者則將槓桿用於期貨合約交易。

在市場崩盤之前,交易所的所有槓桿合約總規模約在 40 億左右。這樣的規模已經足夠讓一次顯著的下跌,引發額外的價格震盪。通常下跌在交易市場中會是買家所樂見的,但 3 月 12 日的恐慌將所有買家轉為賣家。隨著價格下跌,更多槓桿倉位被迫平倉。新一輪的賣盤持續對應到需求冷清的買盤,再次將價格拉低,導致更多資產清算,產生「連鎖效應」。

比特幣期貨每日未平倉合約佔比

連鎖效應在提供高槓桿衍生品的 BitMEX 最為明顯。在拋售中,BitMEX 上的比特幣交易價格遠低於其他交易所。直到 BitMEX 在波動性達峰值時停機進行維護(聲稱遭 DDoS 攻擊)後,連鎖反應驟停,價格迅速反彈。

一切塵埃落定後,比特幣價位僅短暫出現 4,000 美元以下的插針行情,並在 5,000 美元徘徊。

3/12 Coinbase 現貨價格 VS BitMEX 期貨價格

上述情況引起了爭論,一些人認為,若這種不守監管的環境中袖手旁觀散戶投資者隨手可得的高槓桿交易可能對加密資產構成風險。雖然高槓桿在 3 月 12 日的加密市場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我們應該期許,這些情況會隨著加密市場漸趨成熟而有所改善,無論是來自外部監管機構的掌控抑或是來自加密產業內部的主導。

假設暴跌是由廣泛的流動性危機所驅動,而加密貨幣的極端槓桿作用加劇了這種情況,那麼 Coinbase 用戶的反應如何?

在下跌期間以及之後的 48 小時內,與最近 12 個月的平均值相比,我們看到了破紀錄的數字:

  • 現金、加密貨幣入金增加 5 倍,總計 13 億美元
  • 新用戶註冊數量增加 2 倍
  • 交易用戶增加了 3 倍
  • 總交易量增加 6 倍

除了一片混亂之外,有兩點非常清楚:在下跌期間,我們主要的用戶是買家,而比特幣顯然是最受歡迎的。通常我們用戶的買單比例會高出賣單的 60%,但在暴跌期間,該比例躍升至 67%,用戶逢低買進的表現證明加密資產的需求存在剛需。

比特幣最受歡迎,其入金和交易都超過一半。其他加密貨幣的吸引力也有所增加,其中以太幣(ETH)、瑞波幣(XRP)分別為第二和第三受歡迎資產。其它也包括 Tezos 和 Chainlink 等較新的加密貨幣,以及萊特幣(Litecoin)和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等老牌加密貨幣。

3/12 Coinbase 交易量、用戶數、買方佔比變化

總結

對於加密愛好者來說,眼睜睜看著價格暴跌並震撼整體產業生態令人難受。在這些時刻,怪罪自己犯下的失誤是人之常情,或許你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知道到更宏觀的機制正在發揮作用。恐懼驅使許多投資者套現,並引發嚴重的流動性緊縮(現金變得「昂貴」),價格與基本價值脫鉤,並導致幾乎所有資產類別去槓桿化。比特幣也沒有倖免,由於已部署的槓桿規模以及範圍,比特幣遭受最嚴重的打擊,導致一系列清算爆發。

自從下跌以來,比特幣和廣泛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已經復原,而股票則繼續下跌(截至 3 月 27 日,標準普爾 -6% VS. 比特幣 +23%)。Coinbase 特別列舉用戶在下跌期間及其後的買入行為。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中,黃金最初下跌了 30% 以上。並不是因為這是劣質的價值儲存,而是因為類似的流動性危機也對黃金產生了影響。其價值在更廣泛的金融動盪中脫穎而出,黃金在未來三年內繼續上漲了 3 倍。

2007 – 2009 黃金價格起伏

比特幣就是在類似當前經濟背景下所創建。在它的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中就刻有一段訊息:「財政大臣被迫第二次出手紓解銀行危機」,這是對 2008 年政府紓困和對上一次重大金融危機的致敬,也是在呼應對於無需任何中心化中介的主權貨幣需求。

隨著美國政府轉向負利政策,透過大規模刺激方案以及無限量化寬鬆(QE),而比特幣則會在下一個區塊獎勵減半的調整中採取完全相反的政策,這對比再鮮明不過了。

對於許多人來說比特幣是目前存在的貨幣形式中最硬底子的資產,發行 2,100 萬枚,網路由其參與者集體掌控,沒有中央機構可以影響其供應量或調整利率。追根究底,比特幣的價值主張不應由外部市場的動態來定義,而應由其獨特的屬性來定義,這將使它富有潛力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價值存儲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