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啟動「生產力衝刺」:執行長宣布擴大 Everything Exchange 計劃,員工每天工作 12 小時

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透露,團隊近日在紐約進行密集工作衝刺,推動一項野心勃勃的新平台「Everything Exchange」,將加密貨幣擴展至股票與衍生品的代幣化交易。這場從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的工作馬拉松,背後反映的是 Coinbase 挑戰傳統工時制度、以高密度生產力衝刺(productivity surge)實現創新突破的策略。
Everything Exchange:從加密貨幣跨界至傳統金融資產
Coinbase於2025年7月透過CNBC正式宣布,正在打造一個名為「Everything Exchange」的全新交易平台,不再僅限於加密資產,而是拓展至代幣化股票與衍生性金融商品。這項新平台的開發方向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所啟動的「Project Crypto」密切呼應,該計劃旨在現代化現行證券規範,為傳統金融資產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鋪路。
(Coinbase 將推出代幣化股票、預測市場與 DEX 服務,打造一站式全能交易所)
紐約加班衝刺:從朝九晚九打造未來交易所
Armstrong 表示,Coinbase 團隊近期在紐約採取「9 AM到 9 PM」的高強度工作模式,以迅速推動 Everything Exchange 的開發。他將這種密集工作期比喻為一場「生產力衝刺」,強調短期高集中度工作能在不造成倦怠的情況下,創造顯著成效。
這種策略也與 2023 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的一項研究結果相符。該研究指出,美國餐飲業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由於顧客停留時間縮短,反而出現高達 15% 的生產力提升,顯示在適當條件下,壓縮時間與集中精力可帶來效率優勢。
打破40小時工時:創新與倦怠間的拉鋸戰
Armstrong 並未打算將此衝刺模式限縮於單一專案。他透露,Coinbase 計劃於 2025 年第三季將「生產力衝刺」策略擴展至更多部門,進一步打破傳統 40 小時工作週的框架。然而,這也引發對於員工健康與創新永續性的關注。
根據《職業健康期刊》(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於 2022 年的一篇研究指出,長時間工作若未搭配充分的恢復與休息,將對認知表現造成負面影響。這也為 Coinbase 的策略帶來挑戰:如何在不引發職場倦怠的情況下,持續維持高效創新節奏?
Armstrong 的工作哲學,透過有策略的高密度投入來換取快速成果,可能成為新創企業與科技業者觀察的範本,也可能引發一場關於「高效率」與「高壓力」間平衡的社會討論。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