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才有好的 KOL?InfoFi 浪潮下華語 KOL 影響力圖鑒

Biteye
分享
哪裡才有好的 KOL?InfoFi 浪潮下華語 KOL 影響力圖鑒

Who Controls Attention,Controls Market — Animoca Brand Research

在加密世界的演進史中,稀缺資源的形態正悄然發生轉變 — 從算力(Proof of Work),到資金 (Proof of Stake),再到「影響力」(Proof of Influence)。InfoFi 的浪潮之下,信息被重新定價,觀點成為資產,而 KOL,正是這場變革中的關鍵節點。

他們不是媒體,卻引導敘事;不是項目方,卻推動共識;不是機構,卻牽動資金。無論是埋伏 Alpha 的精准判斷,還是穿越週期的深度思考,抑或是面對市場情緒時的堅定發聲 — 每一位持續輸出的內容創作者,都在參與一場關於影響力的「新經濟實驗」。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們正見證一個時代:人人皆可成為 KOL,但並非人人都能留下印記。

為此,XHunt 與 Biteye 聯合發佈這份《華語 KOL 影響力圖鑒》,試圖釐清他們在加密生態中的真實角色、演變路徑與經濟模型,並通過數據與訪談,呈現一幅屬於中文語境的「KOL 圖譜」。

1.什麼是KOL?

KOL,即關鍵意見領袖,是指在特定領域擁有話語權,能引導輿論、塑造共識並影響決策的人。在加密世界,這個身份被賦予了更強的金融屬性和市場權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維度:

1. 持續的跨平台輸出:

通過 Twitter(X)、Telegram、Discord、YouTube、播客等平台持續產出加密相關內容。

2. 鮮明的專業定位:

  • 研究型:以投研見長,深耕宏觀經濟、鏈上數據、技術架構、基本面等。
  • 交易型:以實盤和敏銳的市場嗅覺著稱,具備明顯的「帶單效應」。

3. 多元的行業角色:

獨立型:個人研究員、資深投資者或博主,以獨立觀點和長期積累樹立聲譽。

社區型:依託大型社群,通過群體互動放大其影響力。

機構型:背靠VC、交易所、投研機構等獲取一線信息資源。

加密行業的 KOL 不僅是輿論的塑造者,更是資金流向與市場情緒的溫度計。他們的影響力與代幣價格、流動性甚至項目發展深度耦合,這使得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市場中激起漣漪。

2、KOL的演變史:從極客到影響力節點

「沒有誰生來就是KOL。」他們的成長軌跡,與行業週期同頻共振。

2015年以前,技術佈道時代

加密世界隱匿於 Bitcointalk 等極客論壇。影響力屬於掌握技術解釋權的礦工、開發者和早期佈道者,如撰寫《Bitcoin Magazine》的 Vitalik Buterin。但這一時期 KOL 們的影響力停留在小圈子內,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2017 年:ICO 與首個轉折點

ICO 熱潮催生了市場對「懂哥」的迫切需求 — 他們解讀項目、撰寫研報,成為首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 KOL。可惜的是,部分 KOL 在這一時期出現付費站台、收費喊單等亂象,「9.4」事件後,KOL 潛在的法律風險開始暴露。

2020年:專業化分工的開啓

DeFi 與 NFT 的爆發,推動 KOL 走向專業化。這一時期 KOL 借助 Dune、Nansen、Glassnode 等工具分析鏈上數據、提煉自身觀點,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尤其是這一時期 DAO 概念的出現,讓 Discord 與 Telegram 成為加密用戶的樂園,也幫助 KOL 將公域流量轉為私域沈澱。

2022-2023 年:流量變現與機構化探索

頭部 KOL 開始系統性地將影響力變現:與做市商、交易所合作成為流量入口,或撰寫深度研報、孵化項目,向小型機構演變

2024 年至今:人人都是 KOL

Friend.Tech、Pump.fun 等鏈上社交與 MEME 幣協議,為創作者經濟提供了新土壤,cKaito 的 Yaps 更是掀起 InfoFi 的浪潮。GPT 等大語言模型則大幅降低了內容生產門檻,使得成為 KOL 變成一件「0門檻」的事,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推文同質化與「花式起號」的新挑戰

KOL 是區塊鏈生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項目方和交易所來說,KOL 是絕佳的流量入口;對初入 web3 的新人來說,KOL 是免費的老師。十年演變,KOL 生態已形成一個層級分明又相互聯結的網絡:

頭部:如 CZ、Vitalik,數量稀少但地位穩固,具備跨地域、跨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腰部:他們是垂直賽道的佼佼者,無論是在 L2、RWA、AI 還是 Memecoin 領域,都能憑借「車頭」、「喊單」或「維權」打出戰績。

長尾:依託區域語言與私域社群來保持轉化率,他們精通人情世故,時不時在帖子下面抱團取暖。

3、KOL經濟模型:影響力如何定價?

談論 KOL 的經濟模型,總繞不開那個最直接的問題:「做KOL能賺多少錢?」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恰恰能引領我們回到本質:KOL 如何創造價值?

我們認為,KOL 的價值核心在於解決信息不對稱,並在此過程中完成注意力的重新配置。在加密世界這個信息高度複雜、跨語言、跨技術的領域,他們通過篩選、翻譯和解讀,為用戶大幅降低了搜索與認知成本。在信息模糊地帶,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而 KOL 的專業知識、歷史戰績甚至公開的鏈上數據,便成為建立信任、形成早期共識的基石。

那麼,影響力如何轉化為真金白銀?KOL 的變現方式呈現出多元且分層的生態:

最穩健的是基於內容與社群的現金流,例如付費訂閱、付費社群、Newsletter 與 Mirror(已退出歷史舞台)文章的加密原生訂閱等。

更偏服務化的收入包括項目市場顧問、社區增長代運營、KOL 矩陣管理,及面向機構的研究報告、品牌廣告等。最近火熱的Infofi「嘴擼」收入本質上也是項目方的市場投放費用。另外,KOL 輪也逐漸興起,KOL 以服務來換取項目方的投資額度,有時候條款裡面有返回本金的優惠條件,同時TGE的釋放條件也比VC更加友好。碰上 1 個漲幅 10 倍甚至百倍的項目,KOL 可以賺的盆滿鉢滿。

與交易相關的收益彈性更大,包括交易所、錢包與數據工具的聯盟傭金,跟單交易或策略訂閱的分成(如 OKX 錢包邀請鏈接、幣安跟單交易分潤,gmgn 返傭等)。

鏈上原生工具則打開了新的變現通道:發行創作者/社交代幣將影響力通證化(比如之前的 friend tech,$trump 等名人代幣),內容鑄造成  NFT 獲取二級版稅等。KOL 發行 token 可以自己掌握早期籌碼,同時也可以獲取其他用戶交易 token 的交易手續分成。 

4. 數據下的華語 KOL 群像

學習最優秀的人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更正確和高效的方法。我們根據 XHunt 華語影響力排名前 300 名的 KOL 的推特數據(截止 2025 年 9 月 24 日),總結了最優秀 KOL 們的一些共同特徵,供內容創作者學習和參考。

Top 300 KOL 平均日發原創帖 1.72 條,轉推僅 0.15 條,顯示出強烈的原創導向。平均每天 8.69 條回覆(包括粉絲評論和 KOL 回覆),體現了他們與社區的綁定。互動率((評論+點贊+轉推數量)/瀏覽量)約為 1.2%,這一指標不僅反映了真實受眾參與度,也可作為判斷 KOL 是否存在刷量行為的重要參考。

內容形式方面,「短平快」佔主導:短推文(60.8%)遠超長推文(39.2%)和文章(1.8%),這契合了加密市場「時間即價值」的底層邏輯。同時,81.7%的推文配有圖片或視頻,這不僅是為了吸睛,也深度契合了X平台的算法推薦機制。

從傳播效果來看,單條推文瀏覽量中位數達 22,507,具備較強觸達力;此外,平均每條推文獲得 20.2 次書簽收藏,說明其信息價值被認可並被用於後續參考。

整體而言,Top 300 華語 KOL 的內容生態更偏向 高曝光、重視覺、流量驅動,影響力主要體現在敘事擴散與聲量放大,而非深度投研。

KOL 熱門討論領域的統計基於前 300 位 KOL 的能力模型。每位 KOL 的模型通過其推文內容分析,提煉出八個最具代表性的能力,再將這 300 位 KOL 的能力頻次加總,最終形成該分布圖。從整體來看,交易(261位)是最核心的討論主題,反映出市場對投機機會的極致追求。公鏈(228 位)與 DeFi(211 位)緊隨其後,說明基礎設施和去中心化金融仍是加密敘事的中樞,有更高的估值天花板和更多的受眾;比特幣(198 位)與以太坊(192 位)熱度接近,凸顯龍頭資產在市場中的長期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宏觀(182 位)逐漸成為主流議題,反映出華語圈對全球經濟與政策環境的敏感度提升。與此同時,AI(173 位)借助變革浪潮成為新興敘事的重要支點,安全(159 位)也受到廣泛關注,顯示在「代碼即法律」的 Web3 語境下,風險防護和合規愈發重要。即便在幣安 Alpha、InfoFi 等新模式衝擊下,空投(152 位)仍然保持一定熱度,而套利(132 位)作為幣圈獨特的機會,也有著持續的吸引力。

整體而言,華語 KOL 的話題結構呈現出「投機驅動為主,基礎資產為核,新敘事逐步滲透」 的特徵。

KOL X 帳號註冊時間

KOL 的起號趨勢,是加密市場牛熊週期的鏡像。從X帳號註冊時間來看:

  • 2007–2015 年間,註冊帳號數量始終維持在個位數水平,說明早期進入者極為稀少,KOL 群體尚未成型。
  • 2016–2018 年,伴隨以太坊生態崛起與首次 ICO 熱潮,起號數顯著增加,分別達到 16、20 和 31,加密內容創作開始興起。
  • 2019 年有所回落(19 個),但 2020 年隨著 DeFi Summer 爆發和加密市場整體復蘇,KOL 起號數激增至 38,並在 2021 年創下 83 個帳號的歷史峰值,說明牛市週期中大量新進入者湧入,市場情緒與話語需求達到頂點。當然,這一期間也跟微博政策調整有緊密關係。
  • 2022 年雖仍有 44 個新帳號,但相比峰值明顯下降。
  • 2023 年與 2024 年驟減至個位數(5 與 3),說明在市場冷淡期,新的 KOL 難以脫穎而出。從側面也體現,在新週期下隨著信息差的縮小,只有個性鮮明且獲得巨大財富效應的KOL才能嶄露頭角。

整體來看,KOL 的起號趨勢高度貼合加密市場的牛熊週期:牛市中爆發式增長,熊市中明顯收縮,也揭示了話語權集中於上一輪週期中幸存下來的成熟 KOL 手中。新興KOL大多抱團於InfoFi賽道,可以提高敘事聲量,但較難真正參與敘事的制定。

從圖中 KOL 7天、30天、90天勝率的變化可以得知,KOL 們整體的盈利能力與市場情況表現密切相關,且收益情況遠超 BTC 和 ETH,可見這些優質 KOL 依舊能夠給粉絲帶來超額收益。目前可以在 XHunt 的谷歌插件上直接查看 KOL 們的喊單勝率、最大收益率和持有至目前的的收益率。

*KOL 盈利能力分析是以 KOL 在某個時間期限內第一次 X 發帖分析看好某個代幣的時間點的代幣價格作為買入價。最大收益率指在發帖後,相應時間段內代幣最高價除以第一次發帖時候代幣的價格。目前收益率指當前代幣價格除以第一次發帖時候代幣的價格。

**快照時間為2025年9月24日

隨著 InfoFi 興起,一些工作室開始依賴 AI 批量起號,通過生成未經思考與驗證的內容甚至自動回覆,導致 X 空間原本的學習與分享氛圍受到衝擊。為應對這一問題,XHunt 推出「靈魂指數」,從帳號畫像、推文內容、互動數據、KOL 互動以及 XHunt 排名五個維度綜合評估,給出從「廣告與AI生成傾向」到「人類之光」的分層評分標準*。在前 300 位 KOL 中,有 92 位得分在 85–90 區間,113 位在 90–95 區間,另有 5 位躋身 95–100 區間,顯示出核心 KOL 群體能夠輸出高質量內容,並且擁有真實影響力。

*靈魂指數評分標準:95–100:大神,人類之光;90–94:頂級大V,必需關注;85–89:優秀 KOL,內容優質;80–84:高潛力 KOL;75–79:有一定廣告和 AI 生成;70–74:明顯廣告和 AI 生成;低於 70:嚴重廣告和 AI 生成

MBTI人格類型分析顯示,這是一個由ENTJ(指揮官,52.9%) 主導的群體,這類人格以目標導向、善於規劃和掌控局面著稱,符合 KOL 在敘事構建與市場引領中的角色定位;

ENTP 佔比 24.7%,排名第二,代表著擅長創意、辯論與快速迭代的群體,他們往往在熱點捕捉和內容創新上表現突出;

ESTP 佔比 11.8%,位列第三,這類人格以行動力和冒險精神見長。

整體來看,KOL 人格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外向、行動、領導」特徵,體現了該群體在加密市場中以敘事驅動、話題掌控與市場引領為核心的集體性格傾向。

(需要說明的是,線上的人格表現受平台特性影響,與現實中的性格可能並不完全一致。)

*XHunt 根據KOL的推文內容,進行MBTI類型的判斷。

5. KOL榜單

在當前加密市場中,信息噪聲泛濫,尤其在 InfoFi 賽道興起後,AI farming 泛濫、刷粉刷互動已成潛規則。用戶亟須辨別那些具備真實影響力、能持續挖掘早期 Alpha 並真正帶領粉絲獲取收益的 KOL。此外,能以生動形式或優質可視化內容吸引讀者的 KOL,同樣具備高關注價值。

真正有影響力的 KOL,從不依賴互關等機制投機取巧,也無需刻意迎合算法——優質內容本身,就是吸引同類的高度共識。

因此,我們基於全量 KOL 數據庫,綜合前 1000 名華語 KOL 的關注關係與質量,生成這份華語 KOL 總榜。同時,由於不同賽道的影響力維度不同,難以直接橫向對比,我們還通過 AI 自動計算「70% 專業能力 + 30% 粉絲質量」,篩選出空投、交易、DeFi、AI 及 RWA 五大細分領域的代表性 KOL(以下名單不分先後,僅供參考;XHunt與Biteye均不對 KOL 信息價值背書)。

因篇幅所限,大量優秀 KOL 未能盡錄,完整榜單請訪問:kol.xhunt.ai

華語KOL影響力排名前30強(2025年9月24日)

空投賽道

  • 豐密KuiGas @KuiGas
  • 冰蛙 @Ice_Frog666666
  • 鏈上達人 @wenxue600
  • 追風Lab.eth @ZF_lab
  • 無顏 @WY_mask
  • 加密狗 @JiamigouCn
  • 老白|Laobai @bclaobai
  • 何幣 @hebi555
  • Sanyi.eth @sanyi_eth_
  • Greta008 @Greta0086

交易賽道

  • allincrypto 熬鷹資本 @thankUcrypto
  • 川沐|Trumoo @xiaomucrypto
  • 憨巴龍王 @dotyyds1234
  • 0x易經 @DekuKing1
  • 冷靜冷靜再冷靜 @hexiecs
  • 帶帶帶比特 @daidaibtc
  • Vida @Vida_BWE
  • 百萬Eric | Day Trader @CycleStudies
  • 如果我不懂 @butaidongjiaoyi
  • ALERT的會所 @BTC_Alert_

DeFi 賽道

  • CM @cmdefi
  • Laolu @@Luyaoyuan1
  • 孤鶴.hl @ZKSgu
  • 區塊先生 @mrblocktw
  • QQㄋㄟㄋㄟ甜到咩噗的Yankee @0xanonnnn
  • ViNc | Pendle Sensei @ViNc2453
  • Benmo.eth @Super4DeFi
  • 3D @22333D
  • Raccoon Chan 小浣熊 @RaccoonHKG
  • Mindao @mindaoyang

AI 賽道

  • Biteye @BiteyeCN
  • 0xkevin @0xKevin00
  • 星星菌 @xingxingjun8888
  • Haotian | CryptoInsight @tmel0211
  • NingNing @0xNing0x
  • 頭雁 @alacheng
  • Jacob Zhao @0xjacobzhao
  • Zhixiong Pan @nake13
  • zagen 扎根 @ZaggyGoKrazy
  • Star@Day1Global @starzqeth

RWA賽道

  • 小隱新十年(Feng Wang)@wangfeng_0128
  • 菠菜菠菜@bocaibocai_
  • Kiwibig.eth @KiwiCryptoBig
  • 劉紅林律師 @Honglin_lawyer
  • Lao Ba @Wuhuoqiu
  • DeFi Teddy @DeFiTeddy2020
  • Jack孔@Nano Labs(NA) @punk8185
  • 我叫U奈 @unaiyang
  • Rocky @Rocky_Bitcoin
  • jiayi 加一 @mscryptojiayi

6. 優秀KOL心路分享

AB Kuai.Dong,@_FORAB,已簽約幣安廣場,華語影響力排名44,推文性格ENTJ

初衷是那會來日本,發現大家都是社恐,不願意出門聚,我在家和公司老窩著太無聊了,就開始寫東西。最早 20、21 年我也做微博和知乎,但 519 都被封了。簡單來說就是當成興趣,分享所見所聞,這個過程也能認識不少人,挺好的。

Alvin617.eth,@Alvin0617,Building @CryptoWesearch,華語影響力排名148, 推文性格 ENTJ

成功的 KOL 其實是很難定義的,我認為如果要當一個成功的 KOL,目標絕對不會只是把自身目標設定為「成為一個 KOL」。可以從研究分析、內容創作、陪伴項目或是在「某個領域成為專精」等不同角度找到自己在市場上與其他人的差異,就像我們都知道 Infofi 賽道裡面的 mindshare 一詞是透過佔據心智一點一點累積自己的影響力一樣。

在建立個人品牌、輸出內容這件事上能夠擁有的效益或許比大家所理解的都還要大,不僅讓我自身能夠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也能夠打破地理的限制,增加自己不僅是在華語甚至是國際市場的能見度。

不怕試錯,一點一滴累積,人人都能成為成功的 KOL。

BITWU,@BTW0205,4XLabs,華語影響力排名21,推文性格ENTP

KOL不是自我標籤,而是被他人選擇的結果。

你得先成為一個值得被關注的人,而不是先去做內容。

說白了,就是先有認知力,想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再談表達力,最後靠長期主義拉出曲線。

大多數人只做到了「在發聲」,很少有人做到「在被記住」。

如果沒有自己的視角,只會轉述熱點、拼湊信息流,那只是在餵平台,而不是在構建自己的影響力飛輪。

真正的KOL,是能用一套獨立框架穿越情緒和週期的人。

別太在意短期流量,那是噪音。你要在時間里打穿一個垂直點,做到別人想到某件事,第一個就想起你。

其他的,慢慢都會來。

Crypto_Painter,@CryptoPainter_X,數據分析師,華語影響力排名180,推文性格ENTP

成為優秀的KOL並不應該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運營帳號,創作內容的本質意義在於通過輸出實現自我認知的提升,至於流量、收入等等,都是這個提升過程中的副產品。

我始終建議每個人都嘗試使用費曼學習法養成一個輸出型愛好,在教會別人做某件事的同時,你自身也獲得雙倍收益!

DeFi Teddy, @DeFiTeddy2020,Biteye/XHunt 創始人,華語影響力排名103,推文性格ENTJ

在ai時代,成為1個優秀的kol,需要瞭解和借助AI, 提高內容產生的效率, 比如通過ai來收集信息和進行初步的分析,借助ai對文章進行選題等。

但是,AI只是我們的co-pilot,只能在副駕駛位置,不能掌控全局。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需要kol在ai分析的基礎上產生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分析,展示kol自己的「靈魂」。

EnHeng嗯哼,@EnHeng456,BNB 信仰者,華語影響力排名56,推文性格ENTJ

剛進加密圈的時候,我只是個大學生,每天泡社區、看白皮書、研究別人怎麼賺錢,交了不少學費。那時沒有粉絲,也沒什麼影響力,只是單純對市場敬畏、對知識有渴望

後來慢慢發現自己很喜歡分享,不想把研究只留在自己手裡,就開始寫推文、做筆記,和群友們交流。也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兩件事:

👉 粉絲是最大的資產,不能辜負;

👉 分享必須真誠,不能只喊不買

所以我基本都是買的才會出來和大家分享。贏了大家一起笑,虧了也一起扛

現在關注我的人多了,我才真正意識到:KOL 不只是一個稱呼,更是一份責任。推文和判斷都可能影響別人,所以我要求自己盡量調研更深、表達更真誠

說到底,我也不敢說自己有多優秀,只是一路跌跌撞撞,把真誠和責任當作底色,堅持分享下去

豐密,@KuiGas,33 DAO 和 Kui Club成員,華語影響力排名33,推文性格ENTJ

人人都能成為 KOL

但真正優秀的 KOL,必須先清楚自己是誰、在哪個圈子發聲,保持獨立與真誠,敢說、敢做、敢承擔,專注一個領域並長期持續深耕。幣圈最大的不對稱是信息與認知,靠追熱點、喊口號的人曇花一現,唯有把眼光放到三年、五年甚至更長週期,才能沈澱信任、累積影響。

專注,還是專注,專注讓你先把自己賺明白,再在分享中帶人一起賺錢;在迭代與進化的路上,你會遇見更高認知的人和更好的圈子,形成正向螺旋。能持續進化認知、執行投資並不斷兌現價值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頭部 Alpha;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簡簡單單,做自己就好。

別讓粉絲數、藍標或流量泡沫來定義你,衡量的唯一標準,是你是否能創造結果、傳遞影響、引領節奏、改變風向。

要走得遠,靠的不是一時熱度,而是長期信任與持續敘事力。

Haotian,@tmel0211, Amber顧問,IOSG特邀研究員,華語影響力排名50,推文性格ENTJ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KOL一定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包括我能走到現在其實就兩點原因:1)愛學習,恨不得搞清楚Crypto每一次技術迭代;2)愛分享,自己搞明白了,就有不吐不快的分享欲;

看似簡單,但面對Crypto的複雜環境,要堅守其實很難,可能做著做著就陷入內耗情緒中了,比如,投研和搞錢有時候真是兩碼事,該如何平衡精力?又比如,我自己認為的價值內容,市場未必能給到正反饋,我認為無聊的內容,反倒被市場熱捧,很矛盾。

所以,到頭來我發現,還是做自己重要:1)選准自己的賽道,並精於此,比如,搞投研就專注於洞察行業創新趨勢,敏感捕捉早期優質項目,就不要被市場上種種真真假假的情緒所裹挾;2)與自己和解,做好預期管理,比如,分享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其價值意義就是讓自己提高,就不要被流量、市場噪音等外在因素內耗;3)打造自己的IP影響力,比如,我的定位就是「硬核技術科普」,內容專業度和價值才是第一位,儘管死磕硬核內容的受眾面會很窄,也儘管好內容會越來越多,但持續生產好內容的人設形象才是IP,有了IP 影響力就永遠在這個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有競爭力,因為,「硬核」就可能既是自己的瓶頸也是護城河。

解構師 Beyond,@0xBeyondLee,信息可視化博主,華語影響力排名89,推文性格ENTJ

我是 Beyond 擅長信息可視化,XHunt 排名中文區前 90 名,平均每月通過嘴擼或廣告等渠道變現超兩萬美金

1/ 長期主義與責任感

接廣告不等於不負責任,對於優秀 KOL 而言恰恰相反,自己獲得收益,讀者獲得 Alpha 信息一舉多得

這就需要運營者具有長期主義思維,不因眼前小利去造假,去刷粉刷量,去迎合或誇大推流的項目方

大道至簡,優秀不是運營出來的,而是真誠與責任交換出來的口碑,對讀者負責,對未來負責

2/ 個人風格與差異化

信息過載的時代,優秀的 KOL 應當是做 IP 而非做帳號,努力成為某個垂類或者某種形式的頭部,讓個人風格成為群體記憶

其次要注重差異化,同質意味著沒有壁壘,商業化機會遲早會被扳平

3/ 新週期與AI/InfoFi背景

一個優秀 KOL 應該會用工具去篩選和提煉價值,尤其是在嘴擼盛行、信息噴湧的時代,比如 XHunt 等工具就是實現事半功倍的利器

其次在保證真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輸出內容也應當適當迎合 InfoFi 算法,所謂物物而不物於物

TVBee,@blockTVBee,數據分析+宏觀+投研博主,華語影響力排名251,推文性格ENTJ

首先,不認為自己是一名KOL,優秀更不敢當。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分析師/研究員。

成為優秀的分析師/研究員,個人以為就六個字:學習、實踐、思考。

學習是持續的獲取信息,包括各種經濟金融、技術等領域的知識,以及Web3各種信息,例如代碼庫、團隊、融資這些。實踐包括體驗各種Web3生態產品和交易。思考是對獲取的信息、實踐經驗總結的一個過程。學習、實踐、思考、再學習、再實踐,這一種循環式的體驗。

如果還要加一些態度上的東西,個人以為還是兩個字——真誠。

真誠的分享和總結,包括自己的操作、思考,也包括反省,甚至真誠接受批評。

所以一直以為,走向優秀,是一個與粉絲共同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外化,也是內化—— 為別人創造價值,為自己沈澱智慧。

0xTodd,@0x_Todd,Nothing research 創始人,華語影響力排名47,推文性格ENTJ

我覺得有兩點特別重要,前者關於事實,後者關於判斷。

第一,對自己說過的事實負責,盡可能地確保自己說過的話,有出處而不是道聽途說甚至臆想。我曾經回答過另外一個鏡像問題,Mengyan 老師提到過的——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水平?我的答案是,看他說的話是否前後一致,不互相矛盾。

第二,盡可能多做判斷,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可以在社交上多多發表的你的觀點,這樣會收到大家的贊同或者反駁。我尤其歡迎反駁和抬槓,抬槓可以幫你獲得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打破信息繭房獲得成長。

寫在結尾

這份報告不僅是對華語KOL生態的一次全景掃描,更是對「影響力如何塑造行業」的深度追問。

從信息中介到敘事引擎,從個人品牌到機構化矩陣,KOL的進化史,某種意義上也是加密行業走向成熟的一面鏡子。他們不再只是「喊單者」或「翻譯官」,而逐漸成為連接項目、資本與社區的「共識節點」。

未來,隨著AI生成內容的泛濫、鏈上身份的普及、以及影響力通證化的深入,KOL的價值將不再僅僅由粉絲數或互動率定義,而更取決於其觀點的獨立性、內容的可信度、與長期價值的傳遞能力。

真正優秀的KOL,不是信息的搬運工,而是認知的開拓者。

他們以內容為舟,以信任為槳,在信息的洪流中為追隨者點亮信號。而我們也相信,在這個不斷被重構的加密世界里,持續輸出真實、專業、有溫度的聲音,終將穿越噪音,成為推動行業前行的關鍵力量,和加密世界的中流砥柱。

關於 XHunt

@xhunt_ai 是 AI 驅動的 Web3 InfluenceFi 平台,由 @BiteyeCN 孵化(成立於2021年的華語領先投研平台,獲 @cyberport_hk 支持),提供透明的 KOL 衡量指標、 即時的項目研究, 連接項目方與可信賴的 KOL。

推特:https://x.com/xhunt_ai

網址:https://xhunt.ai/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