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預測市場?
預測市場長期以來因其能夠將分散的資訊整合為相對精準的預測而受到重視。這類市場最初源自非正式的賭注與學術實驗,隨後逐步發展為強大的去中心化平台。在 1990 年代,它們吸引了密碼龐克(cypherpunk)運動的關注,被視為追求真相以及抵抗中央集權的工具。雖然政府與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等機構曾對其有所抗拒,但隨著加密貨幣的出現,透過智能合約所建立的抗審查、全球化市場,正重新釋放預測市場的潛力。
為何密碼龐克對預測市場感興趣?
預測市場的歷史可追溯至數百年前,早期形式多以對選舉與政治事件的非正式賭注出現,尤其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期尤為常見。所謂預測市場,是一種讓參與者能夠就未來事件(例如選舉結果、經濟數據或體育賽事)進行合約交易的平台。這些合約的價格反映了交易者所共同賦予的機率,實質上將分散的資訊匯聚為一種由市場驅動的預測。
現代學術界對預測市場的關注始於二十世紀末。研究者發現,以未來結果為標的設計的合約交易市場,往往能產生相當精準的預測。這種準確性來自其匯聚分散知識的能力,並透過金錢投入來激勵參與者揭露真實資訊,而非依賴民意調查或問卷。1980 年代後期推出的「愛荷華電子市場」(Iowa Electronic Markets),便是首批制度化的預測市場之一,顯示即便只投入小額資金,也能產生足以媲美傳統預測方法的洞見。
在 1990 年代,預測市場引發了密碼龐克運動的想像。他們將其視為網際網路去中心化與擺脫集中控制承諾的自然延伸。密碼龐克主張,預測市場能透過誘因設計,推動準確資訊的揭露,進而成為追求真相與治理的重要工具。在他們眼中,市場不僅是一種預測工具,更是降低對傳統權威依賴的機制,使個體能在其中協作與競爭,共同揭示未來的客觀信號。對於一個關注個人主權與密碼學的運動而言,預測市場代表了一種繞過政治操弄與制度把關的途徑。
然而,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長期以來對預測市場抱持疑慮,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明顯的敵意。以戰爭、政治暗殺或恐怖攻擊等事件為標的進行合約交易,對許多人而言既涉及道德爭議,也帶來政治風險。2000 年代初期,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曾提出一項「政策分析市場」(Policy Analysis Market)的計畫,允許針對地緣政治風險進行交易。但該專案很快便在強烈的政治反彈下被迫終止,批評者更直指這等同於「把恐怖主義拿來下注」。
Jim Bell 的爭議性文章《暗殺政治》(Assassination Politics)將預測市場的邏輯推向極端,提出一種透過匿名下注來籌資並獎勵對政府官員的定點暗殺系統。這種將市場機制套用於暴力行為的構想,實際上把預測市場武器化,作為對抗國家權力的理論工具,因而引發強烈的倫理與法律反彈。此後,像 CIA 這類情報機構以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監管單位,皆明確表達對預測市場的反對立場,認為其可能淪為內線交易、操縱市場及破壞穩定的工具,即便支持者強調它們在情報蒐集與風險評估上的價值。
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興起,重新點燃了「抗審查、去中心化預測市場」的願景。像 Augur、Polymarket 這類平台,展現了如何透過智能合約來承載市場,避免依賴中心化中介,因而讓政府更難加以管控或關閉。當預測市場被嵌入去中心化網路時,全球的個體便能就各類事件進行交易,而合約的履行則由鏈上自動執行,無須仰賴可信仲介,同時也隔絕了國家干預——這正是密碼龐克運動核心理想的具體實現。 雖然法律與監管挑戰依舊存在,但數位資產的去中心化特性顯示,預測市場或許終能超越傳統權力結構的掌控,在數位時代徹底改變預測方式與資訊政治的格局。
傳統金融與 Web3 正積極投入預測市場的發展
在數位資產與 Web3 領域,預測市場已成為區塊鏈最具活力的應用之一,使參與者能夠交易與現實世界結果掛鉤的合約。這些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化市場的建立、交易與結算,不僅免除了中介的角色,也確保過程透明且難以篡改。其核心原理相當直接:市場價格反映了集體對某一事件的機率判斷,無論是加密貨幣的價格走勢、政治選舉,或是體育賽事結果。正因如此,預測市場的價值不僅止於博彩工具,更能作為資訊整合機制,將來自不同參與者的分散訊息匯聚為單一、由市場驅動的預測。
在眾多平台中,Polymarket 被廣泛視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預測市場。該平台主要運行於 Ethereum 與 Polygon 上,允許使用者針對各類主題進行投機,範圍涵蓋自美國大選到央行政策決策等。其市場交易量經常相當可觀,例如,在一次圍繞聯準會可能降息的單日交易中,成交額便超過 2 億美元。本週稍早,Polymarket 的交易者更成功預測了聯準會 9 月 17 日的降息決策。此外,Polymarket 也展現出此類平台的文化延伸性,不僅提供財經相關的市場,還涵蓋從名人新聞到全球衝突的各種主題,顯示出預測市場如今已橫跨金融預測與大眾投機兩大領域。
機構級平台同樣在重塑預測市場的格局。CFTC 監管下的交易所 Kalshi,一直致力於透過法律訴訟來爭取美國政治與經濟事件合約的合法地位,近期更贏得聯邦法院判決,為更廣泛的採用鋪路。Kalshi 與 Robinhood 等主流平台的整合,也讓預測市場更貼近一般散戶投資者;僅在單一季度,Robinhood 透過 Kalshi 支援的交易專區就處理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成交量。與此同時,Coinbase 亦正籌備推出自有的預測市場產品,顯示主要金融機構正日益將這些工具視為交易生態系中合法且具戰略意義的一環。
儘管發展迅速,預測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監管框架仍在持續演進,操縱或錯誤資訊的風險也持續引發關注。其中最核心的技術難題是「預言機問題」:如何確保事件結果能在鏈上被準確驗證。不過,隨著去中心化預言機網路與人工智慧驅動的資料分析逐步成熟,相關問題正逐步獲得改善。 例如,Elon Musk 的 xAI 與 Kalshi 合作進行機率分析,便展現了人工智慧如何提升預測市場的可靠性與洞察力。隨著這些工具的普及,預測市場不僅象徵數位資產交易的新前沿,也代表著社會在預測、解讀與回應各類事件方式上的更廣泛轉型。
比特幣上已經建立了哪些類型的預測市場?
與以 Ethereum 及其他高度依賴智能合約的平台相比,比特幣上的預測市場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主要原因在於比特幣基層協議並非為複雜的可編程合約而設計。較具代表性的早期嘗試之一是經濟學家兼開發者 Paul Sztorc 主導的 Bitcoin Hivemind 專案。Hivemind 是一個基於預言機的預測市場協議,旨在以比特幣側鏈的形式運行,讓用戶能夠創建並交易各類未來事件的市場,同時延續比特幣的安全性。其願景是打造一個以比特幣貨幣基礎為根本、並延伸出進階功能的去中心化治理工具與預測引擎。
Hivemind 的基礎來自 Paul Sztorc 於 2014 年發表的白皮書與協議設計 Truthcoin。Truthcoin 勾勒出一套去中心化預言機與預測市場系統,讓參與者能在無需可信中介的情況下,共同決定事件結果。為了讓 Truthcoin 與 Hivemind 具備實際可行性,Sztorc 提出了 Drivechain 機制,允許側鏈在保持比特幣礦工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與比特幣主網連接。Drivechain 伴隨相關的比特幣改進提案(BIPs),旨在實現「信任最小化」的雙向錨定,讓用戶能在比特幣主網與像 Hivemind 這樣的側鏈間轉移資產。儘管多年來不斷討論,並在 Layer 2 Labs 的推動下持續開發,Drivechain 與 Hivemind 至今仍未被合併進 Bitcoin Core,專案依然停留在實驗階段,尚未邁向主流採用。目前,Sztorc(現任 Layer 2 Labs)正積極於社群媒體上倡議,推動由礦工啟動的軟分叉,以實作 BIP-300 與 BIP-301,若成功,將能使 Drivechain 成為可能,並進一步讓像 Bitcoin Hivemind 這類協議在比特幣網路上落地。
雖然 Hivemind 尚未在比特幣網路上完成整合,但近年已有新專案開始探索如何透過 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 來支持輕量化的預測市場。像 Predyx 與 bitcoinprediction.market 等平台,便利用閃電網路的即時支付與微交易能力,打造低手續費、快速結算的市場。這些平台透過 Lightning 發票 進行合約的建立與結算,有效繞過比特幣基層協議在可擴展性與速度上的限制,使預測市場更容易為一般用戶所使用,同時仍保有抗審查的特性。
閃電網路型預測市場的興起,為比特幣在此領域奠定了重要一步。與其依賴協議層面的修改,這些專案展現了比特幣既有的二層工具如何促成快速且低成本的預測市場。這不僅拓展了比特幣作為數位貨幣以外的應用價值,也體現其分層架構如何在不改動基層協議的情況下,支持創新實驗。若採用率持續提升,基於閃電網路的預測市場有望將比特幣推升為抗審查資訊整合的平台,讓密碼龐克所追求的去中心化預測願景更接近現實。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