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熱潮背後的經濟現實:加州兩座資料中心因「缺電」空轉多年
生成式 AI 帶來前所未有的運算需求,但在輝達 (Nvidia) 總部所在地的美國加州,兩座已開發完成的資料中心卻因「等不到電」而閒置多年。當矽谷電網不堪負荷、電力設備老舊不堪,AI 熱潮正暴露出另一場隱形危機:電力正成為美國科技業的最大瓶頸。
輝達故鄉的空殼資料中心:蓋好了卻無電可用
加州聖塔克拉拉是全球 AI 晶片龍頭輝達的大本營,如今卻出現詭異景象。
由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 Digital Realty Trust 與數位基礎設施開發商 Stack Infrastructure 投資興建的兩座資料中心,主體早已完工,卻因公營矽谷電力公司 (Silicon Valley Power, SVP) 供電不足而閒置多年。
該公司發言人 Janine de la Vega 對此表示:「SVP 正投入 4.5 億美元升級電網系統,預計將在 2028 年完工。」
(OpenAI 成護國神山?當投資神話撞上經濟現實,AI 將成國家軍備競賽?)
AI 用電將倍增,電網成美國經濟隱形痛點
彭博社預測,美國 AI 計算用電量在 2035 年前將翻倍。然而,全美電力系統老化、電線設施遲緩,再加上各州繁瑣的許可程序,使電力成為產業擴張的最大障礙。
維吉尼亞州的能源公司 Dominion Energy 指出,資料中心接電等待期已延長至 3 到 7 年。亞馬遜 (Amazon) 的奧勒岡州分部更控告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 ( Berkshire Hathaway),稱旗下電力公司拒絕供應足夠電力。
在 AI、雲端與電動車同時競逐能源的時代,電力正取代晶片成為稀缺資源。正如前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今年 4 月表示:
AI 最終可能會消耗全球 99% 的電力,其成長速度比我們建造新發電廠的速度還要快。
為何矽谷特別難?AI 的低延遲戰場
儘管美國中部地區如德州和路易西安納州對於擴張大型 AI 園區並沒有難度,但對於高頻交易、無人駕駛與即時雲端服務等應用,資料中心必須貼近人口密集區以降低延遲。
房地產經紀公司 CBRE 資料中心副總 Bill Dougherty 指出:「有些需求必須靠近城市,比如加州,但電力限制讓它們無法上線。」
也就是說,AI 的推進與開發與速度,正與能源現實產生正面衝突。
(黃仁勳警告:中國將超越美國贏得 AI 競賽,能源與監管成關鍵因素)
鉅額資金投入,開發商仍被電力綁手綁腳
即便開發商手握鉅資,也難逃電力現實。
Digital Realty 全球擁有超過 300 座資料中心,平均每兆瓦的成本高達 1,330 萬美元,而矽谷更高。Stack 母公司 Blue Owl Capital 也宣布啟動 500 億美元投資計畫,包含與 Meta 和甲骨文 (Oracle) 合作建設新園區。
不過 Blue Owl 執行長 Marc Lipschultz 就坦言:「真正的競爭不是資本,而是兩年前你是否搶到對的土地與足夠的電力,同時懂得怎麼穿越監管障礙。」
AI 基礎建設的下一場戰爭:搶電,而非搶地
可以想像,AI 時代的機會並不在伺服器與晶片,而在穩定的電網與能源供應。從全美各州的供電瓶頸來看,科技業正面臨一場危機。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