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長篇報告:AI 能處理人類需百年才能完成的研究,成本逐年下降 40 倍
OpenAI 近日發布最新長篇報告《AI Progress and Recommendations》,全面回顧人工智慧近期的突破、未來發展節奏與安全治理方向。報告指出,AI 系統已不僅止於聊天機器人或搜尋引擎輔助,而是逐步能超越人類最聰明頭腦的知識型競賽與科研任務。OpenAI 預測,2026 年 AI 將能完成微型科研發現,至 2028 年後,將具備進行重大科學突破的能力。但同時,AI 的安全性也要同步控制。
AI 能力加速進化:從秒級任務到世紀級任務
OpenAI 指出,AI 的推進速度遠超出社會認知。短短幾年內,AI 從只能完成人類數秒內可做的任務,進展至能完成耗時數小時甚至數天的工作。未來更可能處理需要人類數百年才能完成的研究級任務。
同時,智慧成本正在急遽下降,年均下降幅度約為 40 倍。報告稱,這意味著以極低成本獲取高階智慧的時代正快速逼近。
AI 才是 Web3?將實現人類智慧普惠
OpenAI 認為,AI 的演進雖將劇烈改變生產結構與經濟模式,但日常生活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劇烈動盪。人類社會具有強大慣性,往往在新技術融入後才逐步調整。報告寫道:「我們預期未來的世界會出現全新的、更充實的生活方式,更多人能過上富足而有意義的生活。」然而,OpenAI 也警告,這一轉變將伴隨艱難的經濟過渡期與勞動結構重塑,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定義社會契約。
報告強調,AI 的正面應用潛力將在數據密集領域尤為顯著。AI 將:
- 幫助人類更深入理解健康與疾病機理
- 加速材料科學、藥物研發與氣候建模
- 提供全球學生個人化教育機會
OpenAI 指出,這些具體成效將有助於社會形成 AI 讓生活更好而非僅更有效率的共識。
無獨有偶,吳說主編 Colin Wu 也發表個人心得:「區塊鏈真的不是 Web3,反而是 AI 真正帶來了當年傳統網際網路與行動網際網路橫空出世時那種震撼感。它才是真正的 Web3,革新一切。未來即使是在最貧困的地方,人們也能透過 AI 免費享受全球最優秀醫生的問診與教育指導。區塊鏈並未真正實現金融普惠,持有比特幣、掌握資訊差的人越來越富;但 AI 有可能實現人類智慧的普惠。
AI 安全與治理:防止超智慧系統失控
OpenAI 在報告中明確表示,雖然 AI 的潛力巨大,但其風險同樣可能具災難性。公司主張應將安全研究視為確保 AI 正向影響的基礎工程,並呼籲全球建立共用標準與研究共享機制。
建議措施包括:
- 前沿實驗室共享安全標準與研究成果:類比建築防火規範的建立過程,以降低競速風險 (race dynamics)。
- 建立公共監督與問責體系:確保 AI 技術在推廣中符合公眾利益。
- 構建 AI 韌性生態系統:如同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出資安防護網般,建立加密、監控與緊急應變制度。
- 持續監測與報告 AI 影響:透過數據觀測實際社會影響,以利政策與企業決策調整。
- 確保個人賦能與普及性:OpenAI 提出,AI 應如電力、潔淨水與食物一樣,成為基礎性公共資源,讓每個人都能在自我掌控下使用。
報告提出了兩種 AI 發展場景:
- 常態型發展:AI 將像印刷術或網際網路一樣漸進滲透社會,政策工具可循既有模式調整。
- 超智慧型發展:若 AI 以史無前例速度達到自我改進能力,傳統監管將不足以應對。此時必須依賴跨國協調、強化安全機構、並防範生物恐怖與軍事誤用風險。
OpenAI 指出:「最終的高階原則必須是:AI 的進展要能接受公共機構的問責」,但到達這個目標的路徑,可能與過去所有科技革命截然不同。這一論點展現對 AI 務實的樂觀:一方面預期 AI 會在十年內徹底改變知識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強調應以安全、共識與問責為核心,建立人類與 AI 共存的制度基礎。
報告結尾寫道:「AI 將成為人類新世代的基礎設施,關鍵是確保它讓世界變得更好,而非更危險。」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