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 500 飆漲 85 %,專家卻警示可能重現 2000 年網路泡沫?

在過去三年中,標普 500 指數取得了驚人的 85 % 的回報率,目前正乘著強勁的勢頭,但其估值水平如今卻與互聯網時代的景像如出一轍,這引發華爾街分析師對其長期回報率的擔憂,據專家看法,Vanguard S&P 500 ETF(NYSE:VOO)追蹤的標普 500 指數的預期本益比約為 23 倍,意味著投資人支付的價格是未來 12 個月預期收益的 23 倍,高估值是否會導致未來報酬率降低?以下分析純為市場觀察,非任何投資建議。
估值衝上高點 投資人該擔心什麼?
美股標普 500 交出令人驚豔的 85 %回報率,展現韌性與成長力。然而,在漲勢持續的同時,估值也水漲船高,卻也有不少市場觀察家憂心如今的美股,是否正步入與2000 年網路泡沫類似的高風險區?根據最新數據,追蹤標普 500 指數的 Vanguard S&P 500 ETF 的預期本益比(P/E Ratio)約為 23 倍,代表投資人願意支付未來 12 個月預期收益的 23 倍價格,專家認為相似的場景彷彿類似 2000 年泡沫高峰期,而當年市場在隨後十年經歷了極為平淡的表現。
高估值意味著低回報?
股市估值是否與未來回報率息息相關?Benzinga 分析認為過去的數據給出了明確警訊;當標普 500 預期本益比高於 22 倍時,未來十年的年化報酬率多落在 -3 % 至 3 % 間徘徊。而當本益比超過 24 倍,歷史上從未帶來正報酬的十年期表現。反觀本益比處於低位(例如低於 12 或 13 倍)時,標普 500 的年化報酬率往往能達到雙位數成長,甚至平均每年上漲 12 % 至 16 %。VanEck 產品管理總監 Brandon Rakszawski 在報告中指出,過高的估值與過度風險曝險「可能會拖累長期回報潛力」,提醒投資人警覺此現象。他認為投資人樂於支付如此高的市盈率,因為許多公司,尤其是「七巨頭」在近期實現了利潤的顯著增長。上一次出現這樣的估值水準是在 2000 年,隨後的十年回報率較低,儘管 2008 – 2009 年的金融危機對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技七巨頭推升股價,市場過度集中
專家認為當前市場的強勁表現,很大程度上是由少數科技巨頭所驅動,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領域表現亮眼的「七巨頭」,包括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Alphabet(Google)、亞馬遜(Amazon)、Meta 與特斯拉(Tesla),這些公司憑藉強勁獲利表現帶動股價上漲,使其市值在指數中的比重持續上升。2025 年,標普 500 中前十大公司已占整體權重的 40 %,遠高於 2000 年網路泡沫高峰時的 27 %。這種極端集中為史無前例。Rakszawski 提醒投資人,市場如今過於依賴少數科技巨頭公司,應審慎思考資產配置,避免過度曝險於單一產業或企業集團。
不是泡沫,是「超集中市場」?
儘管市場熱度不減,但部分專家認為目前的風險可能更複雜。22V Research 的 AI Macro Nexus 研究主管 Jordi Visser 指出當前市場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泡沫,而是一種由少數贏家主導的「超集中市場機制」。Visser 強調這種結構性的集中,與當前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密切相關。根據數據,美國最富有的 1 % 家庭擁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資產,而最貧窮的 50 % 家庭僅擁有 2.5 %。Visser 表示泡沫不一定體現在價格上漲,而是體現在漲跌之間的巨大差距,他認為,這種「超集中市場機制」雖短期穩定,但更容易對突發事件產生劇烈反應,人工智慧可能會繼續推動頂級股票的上漲,但也造成了業績的劇烈分化。鑑於目前市值和企業利潤都由科技巨頭佔據,風險不僅在於價格,還在於集中度。目前,漲勢仍在持續。但歷史數據表明,估值越高,維持長期優異表現就越困難。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