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Charlie Kirk 之死、TikToker 白目發片慶祝看美國的墮胎爭議

一名自稱 “theprettiestpos666” 的 TikToker 在 Charlie Kirk 遇刺身亡後上傳了一段影片,引發軒然大波。她語帶戲謔地說「那個巫師死了,其實是他自己的錯,因為他應該戴防彈頸托之類的,這是神的旨意!」 面對輿論譴責,她又上傳另一段影片,稱自己從十幾歲起就墮過胎,以當白人雜碎自豪,只要活著就有錢送上門,影片在社交媒體上瘋傳,引發憤怒與震驚。這樣的場景乍看荒誕,但真實展現了美國當今左右兩派極端對立的裂痕。當一方在哀悼一個美國英雄之死 (美國降半旗),另一方卻將墮胎當成有趣的話題並用神之旨意來冷嘲,一條生命被徹底政治化淪為政治意識形態的消費工具,而美國社會對於墮胎權的爭議卻不會因此而止。
川普推翻 Roe V. Wade 墮胎權法案後掀起對立
墮胎權在美國的重大轉折並非始於 Charlie Kirk 之死或是 TikTok 的某段嘲諷影片,而是從 2022 年最高法院全面推翻 Roe v. Wade 案開始揭開序曲。這場重大改變源自於川普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任內時提名保守派法官 Neil Gorsuch、Brett Kavanaugh 與 Amy Coney Barrett 上任,徹底改造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政治結構,川普直言就是要讓「Pro Life 」的法官上台,事實證明,他的確成功塑造了一個推翻掉近半世紀保障女性墮胎權的最高法院。(路透社:2022年六月25日報導)
羅訴韋德:曾為美國女性擁有墮胎權的里程碑
要理解衝突的發生緣由,首先要了解羅訴韋德案 (Roe v. Wade) 的歷史意義。1973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這個判決中確立了女性在懷孕初期擁有選擇墮胎的憲法權利。法院認為憲法保障的隱私權涵蓋女性對身體的自主決定,限制各州過度干預墮胎行為。Roe v. Wade 讓美國女性得以在法律保護下行使生育選擇,為全球墮胎權運動的重要參考案例,也是女權進步的一大象徵。
然而這項判決自成立以來一直爭議不斷。保守派批評它剝奪了胎兒的生命權,視墮胎為道德錯誤;民主派則強調女性的身體自主權與基本人權,認為法律不應干涉介入個人的生育選擇。這場雙方在法律與道德標準間意見完全相左的拉鋸戰,讓贊成墮胎或是反對墮胎的雙方互不相讓,成為美國社會最尖銳的議題之一。
2022 年 Roe v. Wade 被最高法院推翻,將墮胎權決定權交還各州。這場翻轉意味著自 1973 年以來的全國女性基本保障被打破,不同州政策將直接影響女性的生育自由,也突顯了政治、宗教、司法與社會間盤根錯節的角力。
Charlie Kirk 之死與墮胎爭議
Charlie Kirk 生前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長期反對墮胎,強調胎兒自受孕起即具神聖性。他的死,與部分網路群體的冷酷回應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照揭示出,墮胎議題不再只是法律問題,而是一場圍繞生命意義、性別自主、宗教信仰與政治身份的全面對抗。
在這個背景下,川普在 2016 年第一次競選美國總統期間的承諾和任命更顯重要。他多次表示自己是 pro‑life,並承諾提名反墮胎立場的大法官。事實證明,他任內提名了 Neil Gorsuch、Brett Kavanaugh 與 Amy Coney Barrett,這三位大法官最終在 2022 年推翻 Roe v. Wade 的裁決中投贊成票,這些任命改變了最高法院的意識形態,使美國的墮胎權保障遭受重創。
誰該死由誰決定?
墮胎議題原本應是探討如何在尊重女性身體自主權與守護生命價值 、甚至是優生醫學之間的平衡點,如今卻滑落成「誰該死、誰該活」的爭執。當 TikTok 成為慶祝死亡的舞台,司法成為重構權利的戰場,社會的討論空間似乎正在逐漸消失。
筆者在美國讀大學時,英文老師曾要求學生以支持或反對墮胎為題撰寫文章。結果引起一場騷動,支持墮胎的同學獲得高分,反對墮胎者拿低分,之後老師在被同學詢問下坦承自己支持墮胎,反對墮胎的同學激動抗議,高喊「上帝萬歲、支持生命」,甚至站起離開教室,至今印象深刻。
實際上由於台灣墮胎合法化已久,當筆者跟美國同學提到台灣成年女性可以自主選擇墮胎時,他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即便美國紐約州可以墮胎,許多女性都支持墮胎,但仍有不少基督教信徒堅持女性不可墮胎,自從墮胎法案被川普推翻後,還引起許多未成年少女懷孕後冒險跨州墮胎的事件 (美聯社 2024 年十月24日報導),這個話題可以另外做一個專文來寫,但可見墮胎法案被推翻後對美國社會引起的傷害有多大,不只是支持川普的「愛生命反墮胎者」被槍殺,也讓許多少女和成年女性不再有生育的「選擇權」,等於讓美國的女權運動開倒車。
Charlie Kirk 之死提醒我們,爭論必須回到基本的倫理起點,尊重每條生命,同時保持言論自由的分寸。只有在這個基礎上,社會才有希望超越對立,重新找回理解的空間展開對話。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