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晶片補助轉換成 Intel 股權,半導體產能須降低對台依賴

美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於今晨 8/21 受訪時,直言晶片供應安全是目前最重要的國安議題,同時透露會將政府補助轉換成對 Intel 的股權投資,未來可能會加碼注資。此外他明確表示,美國政府必須分散晶片供應鏈,不能過度依賴台灣。
美國從疫情吸取教訓,避免供應鏈孤立
貝森特表示,外界批評美國要求輝達、AMD 提供中國市場晶片分潤像是「勒索」,但他強調這是國安政策。他指出,從 COVID-19 疫情期間就是一場壓力測試,讓美國體認到一旦在晶片、藥品、鋼鐵或稀土等產業被切斷供應,後果會非常嚴重,所以美國必須自給自足。
他舉例,輝達的 H20 晶片已經屬於性能較低的產品,安全風險不高。而美國真正在意的是,確保全球市場能接受美國標準,避免出現「華為一帶一路晶片版本」的情況,導致美國技術被孤立。他也提到,外傳輝達正開發更先進的 B30A 晶片,目前還沒接到申請,後續會由商務部進行審查。
(彭博:中國呼籲企業抵制輝達 H20 晶片,川普重啟銷售遇阻)
解釋 Intel 爭議,政府投資是否必要?
對於美國政府入股 Intel,貝森特澄清如果持股,主要是將政府補助轉換成 Intel 股權,可能還會加碼投資,幫助 Intel 穩定在美國的晶片生產。他強調,這不代表政府會強迫美國企業去購買 Intel 晶片,目的是確保晶片產業的生產基地能留在美國本土。
外界質疑這可能變成「政府挑選贏家」或「扶植失敗企業」,但貝森特回應,Intel 之所以被特別關注,關鍵在於其晶圓代工能力,假設 Intel 產能穩定並保持技術領先,美國才有更多自主產能,不必過度依賴海外業者。
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也於今晨受訪表示,美國政府打算把「晶片法」(CHIPS Act) 的補助,直接轉 Intel 的股權投資,與美財長言論相呼應。
全球晶片產能過度集中台灣,絕不能忽視
最後貝森特明確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單一風險,就是有 99% 的先進晶片產能集中在台灣。他形容這就像 1970 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造成美國油荒一樣,晶片已經成為新的戰略資源。
因此,美國政府必須分散晶片供應鏈,避免「單一斷點」造成全球經濟崩盤。這也是川普政府積極推動晶片在地化生產、加大對 Intel 投資,以及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的核心理由。
不過消息傳出後,還是沒能提振 Intel 股價,盤中下跌近 7%,收在 23.54 美元。
(白宮證實入股 Intel:晶片法案「補貼換股權」下一個輪到台積電了嗎?)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