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貝萊德警告比特幣量子威脅:破解 RSA 加密比想像中簡單 20 倍

根據 Google 最新研究,破解 RSA 加密演算法所需的量子資源現已大幅降低。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更首度在其比特幣 ETF 風險揭露中,點名量子技術為長期威脅。又一次的「量子危機倒數計時」警告,也不免得讓加密社群及開發者們捫心自問:「我們準備好了嗎?」
Google 研究:破解 RSA 比想像中簡單 20 倍
Google 量子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的論文指出,過去估計需要 2,000 萬個有雜訊的量子位元 (qubits) 才能破解 2048-bit 的 RSA 加密演算法,但最新一次的估算顯示,實際上只需不到 100 萬 qubits,且能夠在不到一週內完成。
據悉,RSA 加密演算法被廣泛用於銀行系統、電子商業、數位簽章與加密通訊等領域中。

研究者 Craig Gidney 在其安全報告中表示:「與 2019 年相比,破解該技術所需的量子資源已減少了 95%。」
這個重大進展與「更快速且有效率的數學運算能力」與「密度更高的錯誤修正邏輯設計」有關,透過「魔法態培養 (magic state cultivation)」技術,大幅減少基礎運算所需的空間與資源。
(加密威脅還是技術炒作?River CEO 憂量子運算加劇比特幣安全風險)
比特幣也在危險名單上:ECC 難逃一劫?
儘管 Google 的研究是針對 RSA 加密,但比特幣所依賴的橢圓曲線加密 (ECC) 其實建立在相似的數學難題之上。若量子電腦能有效破解 RSA,加密貨幣的防線也恐遭突破。
目前比特幣主要採用 SHA-256 與 ECDSA 加密機制,理論上即使量子電腦能反推出私鑰,也需等到用戶發送交易並尚未上鏈的短暫空窗期,才能竊取資產。因此,約佔流通總量四分之一、仍儲存於老舊錢包格式的比特幣們,才是量子威脅中首當其衝的一批資產。
(閒置錢包首當其衝?Tether 執行長:量子運算恐讓中本聰的比特幣重返市場)
貝萊德首度發聲:ETF 文件明示量子風險
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貝萊德也首次在今年 5 月更新的 iShares Bitcoin Trust 申報文件中,新增了「量子電腦可能威脅加密技術」的警示。這是首次有重量級機構在正式的比特幣產品中明確提出此類風險。文件警告:
一旦量子技術成熟,可能「破壞加密演算法的可行性」,對不只是加密貨幣,而是整個數位基礎設施構成威脅。
這不僅證實華爾街已將量子視為現實風險,也代表從基金、交易所到監管機構,未來幾年將面臨進入「後量子時代」的系統轉型。
準備時間持續壓縮,但也無需過於擔心
過去對量子威脅推估多集中於數十年後,像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在去年發布的「後量子密碼學標準」中建議,自 2030 年起需逐步淘汰現有脆弱系統。但 Google 如今將資源需求縮減 20 倍,使許多原本保守的預測顯得過於樂觀。
不過,放眼目前最強的 IBM Condor 量子電腦僅達 1,121 qubits,Google Sycamore 更僅為 53 qubits,距離真正威脅現有加密系統去確實仍有距離。只是方向已非常明確:「解密成本正在迅速下降。」
量子威脅步步進逼
Google 的技術突破與貝萊德的風險揭露共同指出一個事實:「加密世界不能再忽視量子危機。」並非要危言聳聽,而是這些極可能於未來十年內發生的現實,都無疑將對加密產業構成威脅。
(量子運算公司 Project Eleven 懸賞 1 BTC 破解加密技術:讓你們知道危險有多近)
我們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提前部署,從基礎演算法到使用者教育、政策制定都需同步起跑。
當我們談論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時,唯有在「安全性」這道防線站穩腳步,才能真正迎向區塊鏈的長久繁榮。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