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upupuisland|虛擬貨幣的符號故事:BTC/ETH/BNB/SOL

ABMedia
分享
pupupupuisland|虛擬貨幣的符號故事:BTC/ETH/BNB/SOL

(本文轉載自 pupupupuisland,原文請見)

中本聰的設計提案竟然一再被打槍?以太幣的 logo 是一個空皮夾?幾個虛擬貨幣的符號故事。

前情提要:最廣為人知的「$」符號從何而來?

「$」符號演變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另外,雙豎線的美元符號,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源自西班牙國徽上的海格力斯之柱圖案。這種「S」狀綬帶纏繞的圖案,過去也時常被鑄造再銀幣上,或用於建築的外觀雕塑。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左:1768年西班牙殖民地里亞爾銀幣圖。右:16世紀的西班牙城市塞維亞常見的海格力斯之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比特幣:中本聰的設計提案竟然一再被社群打槍?

2009年,第一版比特幣符號,首次出現在客戶端程式介面上。(圖片來源:The History of Bitcoin’s Logos)

2010年11月,論壇上出現了一位匿名的網友「bitboy」,分享了他的設計,訊息中他謙虛的寫道:「嗨,夥伴們,跟大家說個嗨,和你們分享一下我做的一些圖片,歡迎隨意下載,希望它能派上用場。」這版設計將金幣換成標誌性的橙色圓圈,並將“₿”標誌順時針傾斜 14%;而這版設計馬上受到大多數社群成員的喜愛。

2010年11月,bitboy在論壇上發佈了他的比特幣標誌設計。(圖片來源:The BTC origin story)

bitboy後來也表示,這是從原本的設計基礎上修改的,因此也會遵照中本聰早前的意願,將所有的設計開源、提供社群免費使用。當一位網友提出這有點像「萬事達卡」的標誌時,他回答說:「這就是靈感來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討厭 Mastercard 和 Visa。」;而這正是那些比特幣希望能取代的公司。

比特幣與Visa和Mastercard的標誌比較。相似點包含了粗黑體英文字、傾斜字體、明亮的橘黃色。

二、以太幣:

∑符號與旋轉交疊示意圖。

後來他們就在社群中舉辦了一場徵稿比賽,並從中挑選出了原版設計的變化版本,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見的菱形、八面體造型。這個造型由六個三角形組合而成,兩個三角形在下半部、四個三角形在上半部,用了不同透明度(45%、60%、80%)的黑色,來做出三維的立體效果。

左:正八面體,又稱柏拉圖立體。右:現今的以太坊標誌。

這個符號因應不同的使用情境,也有衍伸出多樣的版本,包含全部黑色的剪影版本、立體簍空的彩色版本、WETH 使用的粉紅色版本,或是ENS(以太坊域名 Ethereum Name Service)的延伸版。


左:以太坊標誌的多種版本。中:WETH(包裝過的 ETH)標誌,WETH是一種可以讓用戶進行預先授權出價的貨幣。右:ENS(Ethereum Name Service,以太坊域名服務)標誌,ENS 是一個區塊鏈協議,可將錢包地址縮短為易於讀取的形式。(圖片來源:左/Ethereum logo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oin、右/Ethereum Name Service)

有些以太坊信仰者對於這個符號的設計,提出了各種深層的意義解釋,例如說它是象徵珍貴的天然晶體鑽石、完美的數學造型、堅不可摧的結構,或是其它天馬行空的猜想。然而,以太坊的 George Hallam 在對外的電子郵件說道:「這個標誌背後其實沒有什麼隱藏含義,它顯然只是一個八面體。」

三、Solana:科幻未來感的紫、綠配色

Solana 形象圖。(圖片來源:Solana官網)
左:Solana Logo 淨空範圍。中:Solana 標準色。右:Solana 生態系的各種dapp。(圖片來源:左、中/Solana 官網)

四、BNB:相連的黃色小方塊

Binance 形象圖。(圖片來源:Binance官網)

最初版的標誌,長得幾乎就跟現在看到的差不多。在第一版設計曝光後的一年,做了一次很細微的調整,就是把這些矩形的「間距」拉近,從原本的 1:1 變成寬度 7 比間距 5,讓整體的標誌避免太過分散,視覺更加集中。他們的標誌也有多種的版本:上視圖的正矩形、正交透視的俯視、立體的方塊。

左:Binance Logo 修改比較圖。右:Binance Logo 的多種版本(圖片來源:Binance 官網)

延伸思考: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應該要有「官方」的統一標誌嗎?

虛擬貨幣符號的社交用途

從貨幣符號的演變史,看出文化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