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發行手機的正向觀點:便利、可用性將嚴重威脅以太坊
對於 Solana 推出 Android 開源軟體以及手機,加密社群大多嘲諷居多,Solana 推特以 Thread 形式發佈此消息時的斷斷續續,被社群砲轟連發個 Thread 都能斷線。但以太坊開發者 Nathan 這篇觀點引起許多共鳴,他強調 98% 使用者都是一般用戶,他們要的是簡單便利,而不是去中心化或安全性,更不會在乎那些高吞吐量區塊鏈的低廉費用。而這些 Solana 開發者都知道,以太坊則面臨巨大威脅。
以下內容編譯自 nathan.eth 推特,詳細內容與討論請見原文連結。
Solana 對以太坊造成了巨大且不斷擴張的威脅性,如果你只是因為「哈哈,VC 鏈又關機了。」而不相信它會成功,那你錯了。我能解釋為什麼:
這是在多年密切關注以太坊、Solana 的生態系,並與 100 多位開發者、用戶交談後的結論。我是希望 EVM 公鏈能勝出,但我並不是瞎子。
以太坊劣勢
我對 Solana 如此恐懼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開發者,普遍都掌握著一般用戶在首次嘗試使用以太坊所面臨的痛點,這也是以太坊的最大弱點。
一般用戶在第一次使用以太坊時都會遇到一些入門問題,例如:
1. 錢包很爛:
它們在手機上無法運行,且僅能很勉強地在桌上型電腦上運行,用戶們很困惑:「私鑰和助記詞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我必須導入、或切換網路??」
2. 以太坊主網的高 Gas 費用
3. 需由深奧的跨鏈橋協議對接、非常難以使用的 L2 以及側鏈。
4. 多數 DApp 用戶在操作上給予的反饋都很負面:「我的交易有成功嗎?我是不是虧錢了?」
以上,我真的可以再講幾個小時。
當然,某些用戶可以忍受以太坊糟糕的用戶體驗 (特別是他們在追求經濟利益時),並開始透過完全不需要的陡峭學習曲線來接觸、學習最基礎的操作。
不過呢,當上述多數人只是滿足於包裝在以太坊協議之下的中心化應用時,你也不用太訝異。要記住,98% 的使用者都是一般用戶,他們要的是簡單、便利性,而不是去中心化、協議的高活躍率或安全性,更不會在乎那些高吞吐量區塊鏈的低廉費用。而這些 Solana 開發者都知道。
以太坊的脫節
同時,以太坊開發者常因為渴望一個最大的去中心化烏托邦,或類似概念的事物而過於迷失,他們深厚的技術社群與一般用戶脫節,因此無法打造任何真正的大眾市場。
以太坊開發者擅長打造自己與有類似技術知識的人所能理解、使用的事物,且所有以太坊協議都還未準備好迎接高達近 10 億的用戶,我並不是說它需要在這個階段準備好,但 Solana 更接近一些。
在理想情況下,以太坊的開發文化將覺醒並且優化,讓一般人能相對輕鬆地直接與協議互動。否則,當以太坊遇到真正的大規模採用時,絕大多數「用戶」都是在使用由 DeFi、Web3 包裝而成的詐騙 TradFi、Web2 協議。
Solana 連你奶奶都會用
重要的是日常用戶所需要的。Solana 更貼近現實一些,特別是在產品開發的部分:
- 這非常去中心化嗎:並沒有
- 這是公平募資、貨幣化的專案嗎:可能不是喔
- 但是你奶奶能使用這項產品嗎?可以!
並不是說 Solana 所有 DApp 都易於使用,但這個生態的專案通常可用性更高,因為 Solana 比以太坊開發者更關注可用性。如果你不同意但又沒接觸太多 Solana 的東西,只需要下載 Phantom 錢包試試看。
這很恐怖,它幾乎讓我想要好好享受使用 Solana。
你只需要在一些主流 Solana DApp 上使用 Phantom 錢包,並與在 L2、所有 EVM 兼容鏈上的 DApp 使用 MetaMask 來比較,同時在考慮一般用戶的情況下進行這一切 (記住,多數人負擔不起主網費用,還有存在新增網路、跨鏈等技術障礙)。
Phantom 與 MetaMask 的差別
Phantom 與 MetaMask 之間的運作方式存在差別,而這個差異對於我下一個論點來說非常詩情畫意。就我來看,Solana 團隊通常比以太坊更專注,雖然並不總是如此,但他們傾向於更迅速地交付大量產品。
此外,他們不僅發貨速度快,而且往往會開發出用戶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們採用更類似於一家公司運行專案的方式,而不是一些分散各地、遠程工作、對修正問題感到過敏、喝著 wagmi 風味酒的人。
目前 Phantom 正在舊金山招聘工程師,而且在那裡有大型辦公室。與此同時 MetaMask 則是..什麼也沒有。不過這也並非用戶所關心的事情。
MetaMask 同樣是一家公司,但與當今許多以太坊專案不同,它甚至不是一個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由 Discord 催生的 DAO 組織。但作為一個雜亂無章、幾乎沒有構建任何有意義或實用事物的遠程工作團隊,它與 DAO 也差不多。
我指的是,看看 2016 年的 MetaMask 與今天的前端介面,它幾乎沒有改變!
與此同時,Phantom 正無情地成長。別誤會我的意思,Phantom 有很多我不喜歡的地方,但我拿出來比較的這一切都與終端用戶會如何被吸引有關。
MM/Phantom 的比較,是 Solana 比以太坊團隊更渴望 (成功、獲得採用等)、更迅速的許多例子之一,很多以太坊團隊的工作量都超過 Solana,這取決於用戶的期望所帶來的產出量,而我發現用戶對後者的渴望度更高。
以太坊從未停機
沒錯,這是個大問題。
但如果 Infura 在謎戀貓阻塞網路的危機期間沒有介入,以太坊在 2017 年也會停機。去中心化就是棒對吧?
註:以太坊基礎設施服務 Infura 是 MetaMask 預設的節點服務提供者。
那麼風投組織贊助所有 Solana 專案、每個專案代幣都有瘋狂的供應量、SOL 荒謬的代幣分配、SOL 永無止盡地向散戶 (也就是上面說的一般用戶) 倒貨,這些要怎麼說?
對,這很糟糕,但以太坊並沒有那麼的不一樣。
我並不是要轉移焦點來減少這些對 Solana 的正當批評,我的核心觀點是,雖然 Solana 發生了所有如馬戲團般的混亂:停機、中心化、風投詐騙代幣等,但實際問題是一般用戶對於用不用以太坊這件事是否真的在乎。
此外,假設比起以太坊的流動性、可靠度,他們更重視 Solana 的便利性與可用性,那麼除了我們自己之外,我們到底是為了誰在建設?
這兩個生態系統皆非完美,雖然我更喜歡以太坊,但重要的是一般用戶的喜好。所以我在 Solana 發行手機這件事的批評上放緩了腳步。
Solana 會成功嗎?可能不會,但他們可能會在接下來大放異彩,而且他們顯然已經在解決正確的問題 (手機的實用性非常廣)。那麼以太坊能在手機端運行嗎?笑死,根本沒辦法。
我非常不喜歡 solana,但在這個時候拿起放大鏡來審視以太坊是很健康的一件事。如果我們給自己一個孤立的妄想,即以太坊完全沒有爭議,但卻又未能對一般用戶提供服務,那麼 Solana 可能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