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案預計11/5闖關眾議院,違反6050I稅法成刑事重罪,DeFi該怎麼辦?

Jim
分享
基建案預計11/5闖關眾議院,違反6050I稅法成刑事重罪,DeFi該怎麼辦?

今年八月曾讓加密社群輿論沸騰的美國基礎設施法案,由於眾議院表決期限將近,其中隱藏在加密修正案中的稅法第 6050I 條再次引發擔憂,對於 DeFi 用戶來說,若未能遵守可能被視為刑事重罪。

6050I 稅法

根據其廣義定義,收取超過 10,000 美元數位資產的「任何人」皆需在 15 天內向政府提交個人資訊,包括發送者姓名、地址及社會安全碼等,未能遵守將遭受強制性的罰款,最高判處五年刑期。

首先要注意的是,6050I 主要目的在於調查可疑活動,除了資產接收方的資訊外,發送方更是重點,因此未能確定現金或數位資產來源將被視為違反條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講師 Abraham Sutherland 在文章《隱藏於基建案的 DeFi 及數位資產重罪》中指出,這不會禁止 DeFi 但對其非常不利,且以 DeFi 的運作方式來說,6050I 稅法難以遵守。

原始稅法訂於 1984 年,修正案會將所有數位資產納入「現金」的定義中,這代表任何企業、個人、分佈式帳本及任何智能合約中的互動皆需要進行報告,唯一不受此稅法約束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

應用在 DeFi 會怎樣?

案例:取回流動性

Andy 先前在某個流動性池挖礦,存入資金並獲得相應的 LP 代幣,之後再以 LP 代幣自流動性池中贖回資產。

Sutherland 認為在修正案後,會難以爭辯安迪「贖回」的代幣不是他「收到」的資產。此外,重複出金最終達到一萬美元門檻的話也需進行申報。

AMM 交易

Bob 透過自動兌幣平台 (AMM) 將代幣 A 兌換為 B,他收到的 B 代幣也可能滿足申報條件,且根據現行法規,當收到「多人」的資產時,申報表格需列出所有交易參與者的個資。

Sutherland 指出,以 AMM 的機制來說,代幣發送方並非另一端的用戶,嚴格來說發送方是智能合約、交易所本身 (流動性池),且將代幣存入流動性池的用戶也並沒有打算將代幣發送給 Bob。

NFT 案例

Charlie 是 NFT 蒐藏家,而 David 是一位 NFT 藝術創作者,某日 Charlie 向 David 購入一個 NFT 藝術品。

這個情況雖然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銀貨兩訖且尚未出現套利行為,但兩者在帳目上皆會收到數位資產,因此可能有申報需求,法規也不會因涉及智能合約而免除申報,因此當涉及 DeFi 中更複雜的智能合約互動時,情況將更難釐清。

Sutherland 表示:

舊法規不適用於新技術,應用於數位資產、DeFi 交易更加難以想像,針對 6050I 的修訂案是對於法治國家的侮辱,它被悄悄塞進一份 2,700 頁的法案中,此修正案非常值得關注,現在仍有時間阻止它。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眾議院預計於週五就社會政策、氣候變化法案以及兩黨基礎設施法案進行投票。